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馮仲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合作仍是中歐關係總基調

2020-06-19
Feng.jpg

進入6月後中歐互動顯著增多。6月3日、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9日,中歐年度戰略對話在線上舉行,與此同時,雙方正為月底舉行的中國-歐盟領導人視頻峰會積極開展各項準備工作。中歐引人注目的一系列密集互動釋放出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合作仍是中歐關係的總基調。這一積極信號不僅對於中歐關係,而且對疫後世界經濟的恢複發展都十分重要。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45周年,雙方為此精心設計安排了一系列高層往來及其他重要議程。然而,這一切均受到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不僅如此,過去幾個月里,疫情使得歐洲對華負面輿論增大,加上近年來歐盟對華政策的一些變化,人們對中歐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擔憂。

長期以來,歐洲國家的外交戰略重點首先是歐盟國家自身,其次是作為最重要盟國的美國,以及最大鄰國俄羅斯。同時,周邊地區特別是地中海周圍、東歐以及巴爾幹地區也受到歐盟的高度重視。最近兩三年,從中歐關係的角度看,也許發生的最大變化是歐盟及其成員國極大提升了對中國的重視程度。事實上,在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對外戰略中,中國已佔有和美國、俄羅斯同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歐洲重視中國的原因從一開始就是複雜的。一方面是主動的,看到了與中國合作對於歐洲的重要性,所以希望加強中歐合作。首先是經濟方面。隨着中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對歐洲來說嚮往已久的中國市場已經由潛力變為現實。其次是隨着中國在全球多邊機構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歐洲希望與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另一方面,歐洲之所以重視中國是因為它感受到了中國發展所產生的競爭壓力。這兩種想法自然也反映在歐盟對華政策上。2016年歐盟出台的對華政策文件提出歐盟與中國打交道需要堅持“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時隔三年,歐盟在其2019年出台的題為《歐盟-中國戰略展望》文件中則明確指出,中國對歐洲來說是一個複雜的交往對象,在不同領域中國和歐洲的關係並不相同,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者和對手。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歐開展了積極合作,但相互關係也出現一些緊張局面。如歐盟委員會在6月10日的一份公開文件中指責中國和俄羅斯“在網絡上散布新冠病毒虛假信息”。在歐洲媒體上出現了不少指責中國處理疫情不透明,要求對中國進行追責、索賠的聲音。還有人將中方為意大利等國提供幫助的報道看成是有意在歐盟內部製造分裂,等等。另外,歐洲很多國家對自己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醫療設備等表示關切,並引發了有關生產鏈和供應鏈安全問題的激烈討論。

但從上述中歐高層的緊密互動,以及雙方領導人最近的表態來看,中歐關係的合作大局並沒有改變。中歐合作將不僅有利於中國與歐盟,而且對世界也將產生積極影響。首先,目前世界的當務之急是儘快走出經濟衰退。圍繞疫後經濟恢復、全球化、全球治理、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世界各國已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中歐雙方本着合作精神加強經濟交往,不僅有利於雙方的經濟恢復,對推動世界經濟走出衰退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與默克爾通話中所指出的,中德啟動“快捷通道”,有利於幫助兩國有需求的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同時中德合作也能為促進世界早日走出經濟衰退發揮應有作用。

其次,中歐堅持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將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中歐均認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因此要堅定不移地支持世衛組織發揮重要作用,共同推動國際公共衛生安全合作。同時,馬克龍在與習主席通話中還表示法國願同中方一道,通過多邊框架加強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合作,為世界和平穩定注入更多積極因素。

今年下半年,德國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歐原先商定將於9月舉行的中歐萊比錫峰會雖然受疫情影響已被推遲,但人們有理由相信,中歐關係將會在合作大局中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