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薛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

中國應追求什麼樣的未來秩序

2019-02-20
b.jpg

中國將追求什麼樣的未來秩序?地區性的還是全球性的?與現行國際秩序是什麼關係?這不僅事關外界的關切,更事關中國的長遠前途與命運。答案是,這個秩序必須具有如下特點,才可能存續與穩固,並增進中國本身與其他國家的福利。

首先,必須與現行國際秩序相兼容。現行的國際秩序,是以基督教國家主導、其他國家參與的方式建立起來的,美國在其中的作用最大。這與二戰後美國的軟硬實力獨步全球直接相關。這個秩序在設計與運作的過程中,並沒有考慮到“崛起的中國”這個變量,或者說考慮的程度不夠。以中國的巨大體量與潛能,崛起過程中必然對現行國際秩序構成巨大衝擊。內外環境決定了中國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而難以重複歷史上的非和平崛起。這就要求中國只能構建一種與現行秩序整體上兼容的秩序,以免因為被體系所排斥而難以遂願。

在和平環境下構建未來秩序,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議題上進行互動,確定新均衡點並進行動態調整。這個過程要一直持續到中國主張並主導構建的秩序已經穩定地建立起來,它既能充分展示中國的軟硬實力,又能被現行的國際秩序所接受。其間,可能會發生規模不等的衝突乃至有限戰爭,但發生大規模全面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微小。外來影響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中國自己的選擇。中國如果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揚長避短,就有望以較少的代價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目標。

其次,必須具有鮮明的中華特色。從生物學角度看,不同的人種既有共同的基因也有不同的基因。男女性也是如此。共同基因使得人類“物以類聚”,即構成人類社會、組成婚姻家庭。而不同的基因則構成不同的人種差異與男女性別差別。另外,基因會出現突變,壞的基因會被淘汰,好的基因會得到保存。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基因突變的重要性下降,基於人工的基因改良成為方向,但存在生物學的局限與倫理學的限制。作為“社會事實”的文明也是如此。文明與野蠻相對,是對人性與人類潛能的挖掘與培育,具有共通性與差異性兩個方面。共通性構成不同文明交往的基礎,而差異性構成不同的文明特徵。文明的“基因改良”一般通過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來實現。沒能實現基因改良的文明則會弱化乃至消失。

中華文明也有自己的特色基因,並且經歷了若干次的“基因改良”。這是中華文明強弱交替地傳承數千年的主要原因,也為中國的崛起奠定文明基礎。中國在構建未來秩序的過程中,所需要做的就是再次辨別導致自身強大與衰弱的“基因成分”,保持強大成分,剔除衰弱成分,並與其他文明中的強大成分相結合,實現中華文明在現代性框架下的又一次“基因改良”,從而實現中華文明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重塑。

再次,必須不超越自身能力界限。跨文明統治與治理成本巨大而高昂。從沒有一種文明能統治全球,也即是對全球有強大的軟實力(包括輻射力與吸引力),以至於代表這種文明的國家(集團)能綜合應用軟硬實力做到“治全球如一國”。未來也不大可能出現這樣的文明與國家。因此,每一個文明或者大國,都必須清晰“評估”自身軟硬實力的影響半徑或領域,以免因為超越這個半徑或領域而導致其文明與所代表國家的衰弱。

全球影響力排前的兩大文明中,伊斯蘭文明的內在凝聚力比較強,但對外的輻射力與吸引力不足,硬實力也有限,這限制了其在非伊斯蘭國家的影響力。未來也不大可能實現全球的伊斯蘭化。基督教文明經過現代性的改造,內在的凝聚力與硬實力,以及對外的影響力超過了其他文明,因此成為現代國際體系的主導文明,但也沒能實現軟實力的全球均等化。美國作為基督教文明的代表性國家,通過內外的制度設計,實現了程度空前的“聚全球人才而用之”與“領導全球”,但即使是二戰後與冷戰後的軟硬實力頂峰期,依然無法做到“治全球如一國”。

中華文明作為一種典型的地區文明,更不可能在未來“領導全球”,也很難取代美國。即使到了軟硬實力的頂峰期,其軟硬實力與對外影響力也將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與其他地區的若干國家,並在某些領域有全球影響力。這意味着中華文明再次主導的秩序依然是一種區域秩序。假如這種判斷準確,中國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未來秩序就比較清楚了。依照這種思路去構建未來秩序,也容易被理解與接受。這期間難免會有曲折,但最終實現目標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