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湯姆·哈珀 英國薩里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博士研究生

危險的先入之見

2018-11-26
b.jpg

在薩爾瓦多和台灣斷交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故事進入了新篇章。與此前北京和台北圍繞國際地位競爭不同的是,美國這次的反應異常激烈。對那些轉向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美國常常無動於衷,但美國國務院這次卻表示“極度失望”,一改以往漠不關心的態度。雖然這一反應可以歸結於特朗普政府的人事變動,尤其是與台北關係密切的約翰·博爾頓的入局,但也存在更深遠的原因,即門羅主義影響。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倡導的這一政策尋求在美國影響力範圍內排除任何外部干涉。從這一視角出發,中國積极參与拉美事務,正好符合門羅主義定義的對美國利益的威脅。

中國擴大在這一地區的參與是為了自身的一系列目的。起初,這是中國尋求更廣泛國際認可努力的一部分,因為很多承認台灣獨立的國家都在拉丁美洲。但近期,北京將這一地區視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商品市場,並且在北京改變其供應鏈(尤其是大豆和肉類)的努力中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巴西產品被視為此前主導中國市場的美國農產品的重要替代品。

薩爾瓦多的外交轉變,也是北京和華盛頓日趨對抗關係的新階段。一些人將中美關係的這些變化視為“修昔底德陷阱”的一部分。雖然這構成一種有說服力的長期敘事,但它建立在對中國外交政策有缺陷的先入之見之上。大國對抗的歷史模板無法套用於中國崛起,而這又創造了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誤讀,這意味着任何基於這一形象的回應難免也是有缺陷的。通過駁斥這些不準確的先入之見,探究中國接觸拉丁美洲的方法論,還可以解釋習近平的未來大戰略。

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先入之見

兩種主要的成見主導了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探討。其一,唯一“沒有爭議”的策略就是中國所採取的尋求建交政策,它包括向腐敗國家大量提供中國資本。這就導致了一種感受:中國缺乏進行非金錢外交的技巧,更願意提供無條件援助。雖然中國的財富的確是其拓展影響力的重要外交政策工具,但這種觀點忽視了中國在其國際關係中所採用的日趨多元化的機制。中國的戰略基於目標國的內部情況,例如在更加民主的國家,中國的外交政策通常依賴軟實力等方法,如在歐洲建立的孔子學院。這些更加柔性的戰略在這些國家為中國項目凝聚共識,在沒有大量捐助資本的情況下為經濟獲益鋪平道路。雖然這些方法可能不是最快捷的,但它們彰顯出中國外交政策超越簡單化形象的多元性。

第二種先入之見認為中國是一個修正主義大國,這一觀點建立在20世紀大國對抗的邏輯之上,並強烈聚焦於中國的軍事發展。雖然這一概念適用於遵循蘇聯模板的對手,但中國大體上遵循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這條道路植根於其特殊的歷史和史無前例的發展,以及對權力和戰略的不同解釋。這種解釋對戰略和戰爭的非軍事方面給予同等重視,其來源是孫子理論和毛澤東對游擊戰的描述,這是與強調硬實力的蘇聯完全不同的戰略文化。因此,將中美對抗視為第二次冷戰的觀念,造成了一種關於中國政策的長期錯誤形象,而這一形象又導致了錯誤的回應。為了進一步反擊這些錯誤的先入之見,研究中國如何能從拉美獲益是一個完美的案例研究。

在全球塑造影響力

要理解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培育,首先有必要研究中國是如何在非洲做的。中國進入這一大陸得益於冷戰後美國和俄羅斯的漠不關心所留下的真空,這種真空又被歐洲對其原殖民地的自滿所放大。此外,中國對這一大陸上反殖民運動的意識形態支援,令中國和後殖民時代的非洲政府建立起長期關係。而且,經常被忽視的中國軟實力倡議是這一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非洲媒體的報道,及其作為說英語的非洲國家學生的熱門留學目的地,進一步放大了中國的國際聲音。中國的發展模式在非洲大陸也找了忠實聽眾,並挑戰着“華盛頓共識”所代表的關於資本主義和發展的傳統觀念。

中國在拉美的政策遵循共同的模式,通過仿照其非洲戰略,中國在拉丁美洲同樣取得了成功。重要的是,中國在拉美沒有困擾美國的爭議性包袱,這種包袱的恐懼在討論委內瑞拉的疑似政變時被提起,它涉及美國在冷戰時期支持右翼軍事統治,這令很多拉美民眾痛恨美國,而中國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為自己服務。

中國還願意在這一地區實施一些其他國家不願實施的倡議,例如在薩爾瓦多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多米尼加今年早些時候同樣選擇和中國建交,中國對其31億美元的投資是促成這一轉變的重要原因。這些專門投資是促成這些國家在外交上承認北京的重要原因,因為台灣出於高昂成本的考慮不願投資。北京相較於其競爭對手更願意承擔風險,這有助於其推進目標。

雖然與在非洲和亞洲的先例相比,中國在拉美的軟實力倡議依然處於初期階段,但拉美學者們很可能會把中國視為一個重要的學習目的地,從而使中國的影響力從經濟和政治拓展到文化領域。

拉美長期遊戲

中國在拉美的獲益得益於其在發展中世界磨礪出來的政策,而這經常被主流探討所忽視,中國的龐大軍事力量建設往往佔據大多數媒體頭條。由於遵循這些政策,中國在非洲國家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外部力量,中國將開始在拉丁美洲複製這一成功。因此,其他國家很難與中國展開競爭,這種現實反映了中國挑戰美國的癥結所在。

美國如想回應這些政策,其戰略就必須放棄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有缺陷的先入之見,轉而基於中國在發展中世界的實際作為。最終,人們需要向中國學習。而不是將其排除在外,因為不斷增加的錯誤信息只會導致對不準確先入之見的依賴,而中國正是藉此進入拉丁美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