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特普會」意味着什麼?

2018-07-26
3.jpg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16日的會晤在舉世矚目、議論紛紜中落幕。對於這次會晤,歡迎者有之,疑慮者有之,抵觸者亦有之。

兩個核大國領導人為彌合分歧走到一起商量全球性問題,試圖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人類來說無疑不是一件壞事。世人以積極的心態加以關注,方合乎道理。

回顧冷戰結束以來,由於各自的利害得失,美俄關係跌跌撞撞,既在合作中較量,又在較量中發展。最近幾年,從烏克蘭危機到圍繞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爭議,美俄之間摩擦加劇,甚至劍拔弩張。

面對這種狀況,特朗普總統說:“我們與俄羅斯的關係從來沒有如此糟糕過”。“為了建設更光明的未來,我們不能總糾結於過去。”普京總統說:“現在是就各種國際問題和敏感事務展開徹底討論的時候了。”顯然,這樣的聲音是明智可取的。

此次會晤之前,雙方各有所備,卻又似乎底氣不足。特朗普一方面表示與普京會晤“不會壞……可能還有好事發生”,另一方面又說他將帶着“低預期”參加峰會。俄方則有言在先,其外交部發言人聲稱“建議各位別抱太大希望,不要期待任何突破性成果,應該用務實的態度對待這類會晤”。

關於這次元首會晤的基本目標,雙方外長預先做了解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7月14日表示,期望赫爾辛基會談能夠商定重啟被中斷的重要問題聯絡渠道,這將成為兩國領導人會晤的理想成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5日原則上表示,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對各方都有好處。

會晤還是有成果的,有虛有實。所謂“虛”,雙方彰顯了合作意向,都表示“滿意”,認為會晤“坦誠”、有“建設性”。俄羅斯藉助成功舉辦足球世界盃,國際形象大為改善,也增添了“特普會”的某種和諧氛圍。

所謂“實”,雙方就美俄雙邊關係、“通俄門”事件、核裁軍、朝鮮半島、敘利亞、以色列、伊朗、克里米亞等重大問題交換了意見。會晤未按慣例發表聯合聲明,所以被認為沒有實質性成果。但美俄關係的經驗教訓一再警示,即使發表聯合聲明,談判桌上得到的東西往往也是不算數的。

對於“特普會”的評價,可說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特普會”只是“會一會”而已。此說未免過於輕描淡寫了。如果事情像特朗普所說的那樣,這次會談“是一個更長過程的開端”,像普京所說的那樣,“雖然一次會晤不能解決兩國間所有問題,但這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那麼其積極意義和國際價值還是不應抹殺的。

有人說,“特普會”的成果是在壓力之下取得的。此話不假,壓力有時會轉化為動力。特朗普備受“通俄門”的困擾,正如路透社16日赫爾辛基電文所云,“對於特朗普來說,此次峰會充滿國內政治風險”。然而,特朗普為自己的行為做出的解釋卻是:“這次美俄領導人會面不是僅僅為了雙方國家的利益,而是為了全世界的利益。”

有人說,“特普會”是普京的一場勝利。此說源於強烈的抵觸情緒,未免牽強附會。美國國內有人罵特朗普“叛逆”、“敵我不分”、“向普京投降”。試問美國的國家利益失去什麼了嗎?沒有。誠然,俄羅斯方面為儘快擺脫被西方制裁的困局,這次會晤之後也許可以得到些微的喘息機會。

有人說,美俄會晤意在聯合抗華。就此,美國媒體拋出了“即將到來的美俄聯合抗中”的論調。但中國人深知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之真誠與堅實,對這類冷戰思維產生的腔調嗤之以鼻。

至於歐盟有人出於對美俄關係改善的擔憂,警告特朗普不要背着歐盟與俄羅斯暗中交易,那也是針對特朗普向歐盟說了一些狠話作出的反應。

總之,這次“特普會”還是意味深長的。從宏觀上講,意味着當今世界處於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時期,一切國家尤其是大國之間的爭端,唯有通過平等協商加以解決,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特朗普提出要讓美國再度強大,普京竭力讓俄羅斯提升為世界一流大國,雙方都意識到不可能在彼此對抗中實現。美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深厚,雙方還在比耐心和韌勁,兩國關係改善的道路依然是漫長曲折的,但最終只能選擇在同一個地球村和平共處。這讓人想起普京總統2018年5月31日在回答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台台長訪問時說過的話:“我認為,理智終將獲勝……,我們會與所有合作夥伴實現關係正常化,包括與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