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馬加力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從文明對話到建立戰略信任

2018-05-17
ab.jpg

4月27日到28日,習近平主席和印度總理莫迪在中國武漢舉行會晤,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熱議。

中印是山水相連的緊密鄰邦,雙方關係總體來說處於較好狀態。但是,由於歷史上遺留的邊界爭端、流亡藏人、戰略理念、地區安全等問題,雙邊關係在某些特定時段和某些局部地區存在摩擦甚至衝突,特別是去年雙方發生了洞朗地區的嚴重對峙。迄今這場對峙給兩國民眾留下的心理陰影並未徹底消褪,需要強力修復並繼續努力以減少安全疑慮,增加軍事互信,保持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在經貿領域,中印經貿關係近年來一改徘徊不前的局面,貿易規模增速達20%以上,相關投資和經濟合作出現喜人局面。印度是中國在南亞的第一大承包市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現有800多家中資企業在印度開展業務。在中國,也有一批投資比較成功的印資企業。不過,從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和貿易總量來看,距離所具備的潛力仍有很大差距。

在人文交流領域,雙方已經建立14對友好省邦或友好城市。人員交流呈現建交68年來的創紀錄水平,大約有2萬多印度留學生在中國學習,赴印研修的中國學者呈現日益增多的態勢。寶萊塢大片受到中國民眾的喜愛。但是,相對於中印兩國27億人口來說,以上的交流則顯得遠遠不夠。

中印關係雖有發展,但是彼此互信不足,存在着向上發展動力不足,向下滑落存在風險的情況。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中印雙方的這場非正式會晤,特別是精心安排的幾次一對一會談和小規模會談,讓兩國領導人之間能夠做到坦誠相見,

據悉,習近平與莫迪在許多重大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習近平指出,中印建立互信,應該把握三個重要的要素,一是中印應該是好鄰居好夥伴,應視對方為實現發展藍圖的合作夥伴;二是兩國的發展壯大是大勢所趨,彼此之間是重要的機遇;三是中印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應該本着積極、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彼此的國際交往。莫迪強調了保持高層戰略溝通的必要性,提出三個共同的目標,即共同理念、共同決心和共同願景。

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印之間的戰略互信,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認識。

第一,要有體察國運的戰略觀。中共十八大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十九大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戰略。這要求我們在對內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對外政策上努力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印度制訂了爭取在2047年(獨立100周年)成為“偉大的印度”的雄心勃勃的國家發展戰略。莫迪政府已經制訂了“三年行動議程”,正在繪製到2022年的“新印度”藍圖和“十五年發展規劃”。因此,盡量維護相對和平的周邊環境,努力減少與鄰國特別是同北方鄰居的摩擦,進而開展互利的經濟合作,恐怕是印度本屆政府和未來政府的重要戰略追求。中印關係的走向對實現各自的振興目標,對各自的南亞外交、對大國關係的博弈以及國際舞台的合作極其重要。

第二,要有縱覽全局的整體觀。從地緣政治的格局來看,美國已經非常清楚地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向中國施加戰略壓力。同時,它還積極鼓吹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印太戰略”,竭力拚湊美日澳印四方聯盟。這不能不引起中國的極大關注,而改善和發展與印度的關係是符合中國利益的決策。從中印雙邊的關係來看,兩國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於排斥性,經濟上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文化上的親緣性重於衝突性,對多邊問題看法的相似性多於相悖性。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問題上,雙邊關係起伏跌宕。我們相信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談判特別是雙方特別代表關於邊界談判的機制將有效工作,而且很可能會加快節奏,進而爭取實現早期收穫。在未來出現歷史性機會時,雙方應該做出政治決斷,在實現戰略互信的基礎上,根據互諒互讓的原則,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此之前,雙方必須保持邊界實際控制線一帶的和平與安寧,為進一步強化安全互信乃至戰略互信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尋求最終解決邊界爭端鋪墊民意。

第三,要有洞悉古今的歷史觀。中印之間的交往歷史悠久,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兩國彼此相互支持。中印建立外交關係以後,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被寫入聯合國文件,成為許多國家處理雙邊關係的基本準則。從當代來看,中印雙邊關係也出現過幾次波折,但是這些波折所持續的時間都非常短暫。因此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具有東方智慧的中印兩國人民都能夠從歷史發展的高度看待問題,應對矛盾,處理糾紛,儘快尋求歷史轉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