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跨大西洋-太平洋合作勢在必行

2017-05-18

如果曾經有一個時期,亞洲國家可以無視大西洋兩岸的事務,歐洲可以不考慮亞洲的發展,那麼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隨着西方民粹民族主義正在發酵並出現反全球化反彈、自信的中國崛起、好事而專制的俄羅斯復活,二戰之後的未來時代開啟,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更加不確定,並遭遇了比確立以來任何時候都多的內外挑戰。中國對國際規則與規範的“照單點菜”式取用,及其掠奪性產業政策和改變東海南海現狀的海上行為;普京進行的混合戰,及其背棄1990年巴黎憲章以武力改變烏克蘭/克里米亞邊界,所有這些,都是國際體系處境危險的典型例子。

S1.jpg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是由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12個環太平洋地區國家擬議的貿易協定,其目標是降低貿易壁壘和促進投資。

從理論上講,美國的歐洲、亞洲盟國及夥伴國在利益上是一致的。總體看,面對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這些國家在維護、調整當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上有共同利害關係。無論全球貿易與金融體系,還是國際公域(天空、海洋空間和網絡)的自由進入,還是核安全與核不擴散,共同利益是存在的,並迫切需要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發揮政治影響力。

在規範、規則和制度方面不同心協力,那麼當今世界秩序的前景很可能相當危險。基於規則的體制,其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革故鼎新。如果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大國(這個體制的主要受益者)在規則制定過程中擁有與其經濟、政治份量相稱的話語權,它們就更有可能明白維護這一體制其實是與自己利害攸關的,儘管它的傾向是為自身利益服務。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利益平衡,維護支撐全球秩序的基本原則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岸志同道合國家採取共同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合作的欠缺

不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岸國家就地區和全球問題進行合作,還存在着令人不安的欠缺。國際體系的奏效程度只取決於主要大國對它的投入,美國、歐洲和亞洲志同道合的國家亟需加強合作,避免當今所面臨的挑戰繼續侵蝕70年來促進經濟繁榮與穩定的規範、規則和制度。

出於各種歷史、文化和政治原因,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問題一直是被分開考慮的。歐洲容易認為它在的亞洲利益主要是經濟方面,而安全方面歸屬於美國。儘管美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同盟,但它們卻各行其是。美歐領導人會面的時候,有關貿易、金融、俄羅斯、中東和氣候問題的議程通常將對亞洲的關注排除在外。其結果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國家就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磋商協調隔着一道鴻溝。

一個共同的主要經濟挑戰是世界貿易體系的前景。多哈回合已經失敗,新的全球貿易協定杳無蹤影。相反,地區和跨地區貿易協定激增。中國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美國(5790億美元)、歐盟(5290億美元)和日本(3000億美元)是中國的三大雙邊貿易夥伴。歐盟、美國和日本都在與中國進行着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如果各個BIT都以互惠原則為基礎,那麼這將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

美國、歐盟和日本拒絕了北京對WTO市場地位的要求,但北京正巧妙地利用它的市場誘惑來分化競爭對手。如果中國符合標準,它就應該被給予市場地位。今後的艱巨任務,是通過跨大西洋-太平洋合作,迫使中國提供互惠的市場准入,同時實行已經計劃但停滯不前的市場改革,這也符合中國的長期最大利益,可以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國際體制要適應中國的崛起,反之亦然,這是一項共同的挑戰。2016年6月歐盟發表對中國的全面戰略,這既反映歐洲人日益意識到中國引發的問題與他們自身利害攸關,也為積極的歐盟政策提供了一個指南。

大西洋和太平洋有類似的地區穩定難題: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並佔領克里米亞,中國在有爭議領土上堅定不移地進行島礁建設,兩者都基於歷史的恩怨。這兩個地區的共同思路,在於要堅守基於規則的體制所確立的準則,雖然看起來,俄羅斯背棄1990年巴黎憲章,要比中國有選擇地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其他全球規範更加令人不安。

與亞洲相比,歐洲受到更多中東多層教派衝突的影響,這些衝突帶來了破壞穩定的恐怖主義與難民,而亞洲人則更擔心來自朝鮮的日益增長的核與導彈威脅。不過,這兩種威脅都具有全球性影響。亞洲與中東經濟的聯繫日益擴大——海合會國家2/3的出口流向亞太地區——凸顯了石油流動與海合會國家恐怖主義問題的重要性。在大西洋-太平洋合作和歐盟的關注點中,一個不足的地方是對東盟,而東盟是亞太地區拼圖中十分重要的一塊。

全球公域(天空、海洋、網絡和太空)的規則與規範,是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岸國家利益重疊並面臨風險的另一個關切領域。氣候變化也是另一個共同關切。網絡和太空都是相對較新的領域,明確的規則與規範比較少。跨大西洋-太平洋合作有機會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為網絡安全和確保和平利用外太空打造全球性規則。中國和俄羅斯日益強大的反衛星能力增加了這一問題的緊迫性。歐盟已經提出了一個空間行為準則,可以拿來作為討論制定太空交通規則的基礎。

針對亞洲事務上加強跨大西洋-太平洋合作,也許更大的問題在於政治意願,而不是制度手段。美歐峰會、歐亞和歐中年會、G20磋商會和民主十國戰略論壇(D10)這樣的“一軌半”會議等,都為政策上的磋商與協調提供了廣泛機會。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劃連通歐亞大陸的努力,也可能成為新對話的起點。

如果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不能確定一個共同方法,去維護並更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秩序所遵從的世界觀在過去70年里讓這些機構獲得了成功),那麼它們都會蒙受損失。說到底,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而問題就在於,在一個分裂的世界秩序當中,這個基於規則的體系當中的關鍵玩家、監管者和受益者能否萌生政治意願去扭轉消極的趨勢。

本文摘編自大西洋理事會情況簡報: http://www.atlanticcouncil.org/images/publications/Strengthening_the_Transatlantic-Pacific_Partnership_web_050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