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對奧巴馬的一點期盼

2016-05-16

奧巴馬總統還有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要卸任了。記得八年前他就任總統時,我們曾對他進一步改善中美關係寄予厚望。我們看到了他為維護美國的利益,在發展美中關係方面是傾注心力的。這八年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雖時有起伏,但並沒有大起大落。合作與分歧同在,前者成為主流態勢。奧巴馬總統和中國兩屆領導人的頻繁接觸,尤其是近幾年與習近平主席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所進行的坦誠磋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乃是一大創舉,應該看作是歷史的必然。中國有句古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今中美兩國領導人已經取得不少共識,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如果再加一把力,應該是能夠逐漸落實的。這樣的局面不僅對中美各自有益,而且會惠及世界。對於美國來說,它的成就將直追乃至超越尼克松時期與卡特時期的中美關係,永載史冊。

為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有必要反思究竟還存在哪些障礙,以及如何克服障礙。

筆者案頭留下不少關於中美關係的書籍和文稿。偶然間撿起2010年9月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的台灣作者寫的一篇文章,主題是如何看待“中美較勁”。這位作者引用了多位美國軍政高層人士與他交談的原話,其中反應了美國方面的思維與主張,從而有助於詮釋今天干擾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一些癥結。

一是談到美國的對華政策向來是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中擺盪。美國作為全球超強,面對一個逐漸成長茁壯終將強大的中國,心中當然不安,所以一直要求中國政策更加透明化。

“透明化”懸念帶來的是疑慮,後果是干擾互信。那麼,中國政策的透明程度究竟如何?舉其大者。例如,中國“十三五”規劃,包括美國特別關注的軍費開支,就很透明,是把未來中國五年的發展方向昭示給全世界了。中國外交宗旨與舉措也很透明,這體現在習近平主席的言論之中,概言之就是: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是中國政府立足時代發展潮流和中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況且,中國歷來言行一致、言而有信。這一點甚至反華者們也無從否認。

說到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這讓筆者想起二戰期間美國總統派往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他是一位卓越的現實主義者。他能超越意識形態差異,堅持國共兩黨共同抗日的方針。他開啟了美國政府、軍方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先河,被譽為“中國人民的真正朋友”。

二是談到美方擔心中國發展太快,認為隨着中國國力的成長,美國如果沒有相應的準備,採取平衡、應對措施,那將是既不能想像的,也不是正常的。可見,人們耳熟能詳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毫不含糊是在針對中國。

誠如一些公正輿論所指出,美國往往把中國的實力估計過高了,把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想歪了,無形之中把本應是合作夥伴的中國放在了敵對的位置,從而困擾着自己。美國國防部前助理副部長約瑟夫•奈在回答上述文章作者提出的“如果美國把中國視為敵人,美國就是在給自己製造一個可怕敵人”這一觀點時,明確說道,如果美國不能改變思維,將有預言自我實現的可能。不客氣地說,這裡要改變的思維,指的是“冷戰思維”。

其實中美關係的現狀並非如此嚴峻。正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所說,儘管中美間的一些棘手問題經常佔據媒體的頭條,但事實上中美在幾乎所有重要全球性問題上保持着緊密合作。這些合作不僅出自雙方的善意,更是基於兩國的根本利益以及對世界的共同責任。

三是談到美國戰略決策的隨意性。美國前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陸士達在卸職後曾對該文作者說,美國外交除了一些主要的戰略指導性原則之外,大多仍以反應方式為主,哪裡出事就先處理哪裡,多以救火式解決問題為重。這個說法印證了美國戰略確實存在着誤判。這讓人聯想到奧巴馬總統最近的一次反思。他說2011年在軍事介入利比亞、將卡扎菲推翻下台後,對後續工作缺乏準備,是他在兩屆總統任期內最糟糕的時刻。“我當時還認為做了件正確的事。”

筆者深信並且期待,奧巴馬總統卸任之前在推進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方面,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