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化解中美關係之「八論」

2016-03-10

“中國威脅論”屢見不鮮,“中國崩潰論”時有所聞。這兩種極端論調,都會直接或間接有損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理應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鑒此,需要化解較為流行的“八論”。

一曰中美之間的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固有矛盾論。此論源於“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建交的30多年,與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歲月同步。兩國在平行的軌道上迅跑,互不相撞。中美並未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否則中國怎麼可能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又怎麼可能相互派數以萬計、數十萬計的留學生?再說,頻頻出現的熱點,以近期為例,烏克蘭危機也好,中東亂局也罷,哪一件出自中美“固有矛盾”?相反,正是由於中美協力並與他國合作,才有效地解決了伊朗核問題,且不斷商討應對朝核問題的辦法。

二曰中美結構性矛盾不可調和論。所謂結構性矛盾,最突出的,無非是社會制度差異。歷史早已作出回答。二戰期間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共同對付德意日法西斯,二戰結束70年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美國有何妨礙?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哪一點與美國利益衝突?中國處理國家關係,從60年前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今天進一步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又有哪一點美國不能接受?有人說,美國對“中國模式”擔憂,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保守心理作祟,是對美國式自由主義的偏執信仰。此說值得思考。

三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虛擬論。否,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恰恰是務實。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這樣起碼的標準,有何理由迴避?中美之間經過多年磨合,認同點在逐漸增多。有人認為,妨礙中美建立新型關係的困難在於存在“信任赤字”。又有人認為,中美關係中最大的問題是尚未形成成熟的相互讓渡的利益觀,中國提出“相互照顧各自核心利益”往往被誤解。此說值得參考。

四曰中美圍繞亞太地區領導權爭奪論。如今流行說法,稱亞太國家形成二元結構:“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以此說明中國在同美國爭奪亞太領導權。

的確,中國幾乎是東亞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經濟關係密切是和平發展安全穩定的基礎,與緊張局勢風馬牛不相及。至於“安全靠美國”,那是某些國家的政策使然。

美國有些人對中國提出亞洲安全觀、倡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感到緊張不安,生怕中國擠掉它的主導地位。時間會證明,這些憂慮是多餘的。

五曰朝鮮核試挑起中美分歧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其一,確保朝鮮作為主權國家的安全與正常發展;其二,朝鮮半島無核化;其三,分歧應藉助六方會談通過和平協商解決。正因為美國不接受第一點,導致朝核問題嚴重複雜化。後兩點中美歷來一致。中美近期就擴大對朝制裁的方案達成一致,便是又一明證。

六曰中國四面出擊咄咄逼人論。所謂“出擊”,無非是攻擊、打擊的意思。用這樣的詞來形容中國外交,如果不是惡意歪曲,至少也不恰當。中國外交的每一舉措,無不緊緊圍繞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增強合作、謀求共贏,體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身份。

七曰為對付美國中國必須結盟論。不結盟政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傳統政策,並非權宜之際。依據的是和平發展這一時代主題,是基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有人鼓吹應與俄羅斯結盟,共同對付美國,這不是國策,而是妄談。外國則有人鼓吹“亞洲減一”和“隱形同盟”對付中國,也不過是蠱惑人心的把戲。

八曰中國陷入亞太困局和孤獨大國論。這與中美亞太爭奪論相矛盾。既然足以與美國爭奪,何來困局與孤獨?既然陷於困局與孤獨,何能與美國爭奪?

中國並未出現有人所期待的困局和孤獨。無論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說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不僅安然度過,而且如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有人企圖利用TPP束縛中國的手腳。TPP 12國的經濟總量佔全球40%,但成員國的貿易總量只佔全球的25%。常識是,只要中國新產生的經濟量和貿易機會在世界範圍內表現突出,TPP定難迴避以某種方式向中國的需求和影響靠攏。

有人指出,一個自信、鍥而不捨的中國遭遇一個不自信、焦躁易怒的美國,致使中美關係難題增多。此說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