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指導中美關係的原則

2015-05-14

新中國歷經幾代領導人的傳承和發展,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拓展出一系列外交原則。就改革開放以來而論,諸多內容涉及中美關係,勢必要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時採納運用。

一、國家利益原則。這是國際慣用原則,但鄧小平有新解。1989年10月他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說過,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

我國歷屆領導人還明確表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要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

有人津津樂道於“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相比之下,我國領導人的理性主張,既肯定利益常駐又體現友誼常青,符合時代精神。

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原則。這是基於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維護世界和平,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必要前提;促進共同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就基於這個宗旨。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必須貫徹實施“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習近平說,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絕對的,沒有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就沒有一國安全穩定。

三、平等互信、合作共贏原則。平等是前提,互信是基礎,合作是辦法,共贏是目的。這是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衍生而來。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歷久彌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不是淡化了,而是歷久彌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歷久彌堅。處理周邊關係的“親、誠、惠、容”方針,是其深入、細化和發展。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精神,包括中美關係在內,中國對外關係日益拓寬。

四、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原則。鄧小平早已明確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習近平2014年7月會見金磚國家領導人時説,中國外交有原則、重情誼、謀公正。對大國關係,中國主張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

目前中國與70多個國家結成夥伴關係。“結伴而不結盟”,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關係中的一大創舉。

五、包容互鑒、多樣性原則。我國領導人歷來強調,要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各國都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習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動力。他在談到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時,提出了著名的“鞋論”。

“包容互鑒”較之“求同存異”,內涵有新發展。對於“異”,不僅“存”之,而且可“鑒”。

六、不以意識形態劃線原則。這是指國家關係而言。鄧小平當年會見尼克松時就說過:“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並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這樣,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

習近平談到中美關係時指出:“只要我們雙方堅持相互尊重、聚同化異,保持戰略耐心,不為一事所惑,不為一言所擾,中美關係大局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當然,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並非無視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當今世界,對別國搞“顏色革命”就是屢見不鮮的。

七、反霸權主義原則。鄧小平將反對霸權主義與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並列為我國對外政策的主要內容。習近平2014年3月在德國談到中國反霸而不稱霸時說:“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

但是,中國並非把霸權主義與某個特定國家固定聯繫。用鄧小平的說法,誰搞霸權主義我們就反對誰,誰侵略別人我們就反對誰。

八、聯合國核心作用原則。概言之,要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繼續發揮聯合國及安理會在處理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的積極作用,確保全體會員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負有首要責任,是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在涉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問題上繞開安理會自行其是的做法,都是與廣大會員國的意志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