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丁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

2015-06-09

習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中首次提出的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關係理念被形容為超越傳統國際關係的基本範式,對“21世紀國際關係向何處去”這一重大命題給出了中國答案。

17世紀近代國際關係誕生以來,世界經歷了從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到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以及冷戰時期美蘇結盟對抗和冷戰後美國謀求實現一超獨霸的國際秩序的嬗變。這一進程總體上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其理論基礎是帶有濃厚社會達爾文主義色彩的零和博弈理論。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認為,國家要靠自己的實力保護自己,彼此間沒有信任可言,合作是脆弱的,承諾是不可靠的,對抗是一種常態,而合作則是非常態。這一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之間戰爭與爭奪的歷史.但其存在的時代條件是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的國家和民族沒有能力維護自身利益和影響國際事務。如今,隨着國際關係主體構成和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模式發生巨大變化,零和博弈理論越來越行不通了。

習近平主席關於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理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也因此而備受各方關注。

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帶來戰後國際格局最具根本性的變化。聯合國建立之初,成員國只有51個,發展中國家在其中寥寥無幾。目前聯合國會員國已增加為193個,發展中國家不僅成為國際關係主體中的絕對多數,而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上,二戰前廣大亞非拉地區是西方殖民體系的附庸,對世界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目前,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和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均已超過發達國家。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空前緊密,各國都處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相互聯繫中,利益共生不斷深化。與此同時,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具有全局性、綜合性和長期性。“地球村”正在變為現實。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共同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呼聲。

人們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取得的進展中清楚地感受到時代發展的脈動。亞投行的籌建氣勢如虹,57個創始成員遍布五大洲。而美國、日本出於私利,極力阻撓亞投行的成立,最終落得形影相弔、凄然向隅的下場,就毫不奇怪了。

合作共贏的理念表述上樸實淺顯,但內涵深刻,包容性強,充分體現作為基礎理論應具有的普遍性和生命力。這一理念涵蓋經濟、政治、安全、文化等方方面面,既可以作為國際社會聯手應對新挑戰、新問題,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的指導方針,也可以作為解決具體爭端、開展務實合作和推進地區和全球一體化的遵循。與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理論強調“分”,重在實力制衡不同,合作共贏理念強調“合”,注重尋找和擴大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努力增加國際關係中的正能量,促進良性互動。

60年前,中國與亞洲鄰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新獨立的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發展自身利益,推動國際秩序朝正確方向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實踐必將證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關於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關係理念,將對21世紀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構建發揮關鍵性的指導作用。

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三分之一。如果保持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7%左右不變,中國經濟總量將比預期時間更早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在此背景下,中國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目光。中國將如何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發展利益,是否會走歷史上國強必霸的老路,中國在國際新秩序的構建中將發揮何種作用,類似問題越來越為各方所關注。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理念,抓住了中國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核心,實現了國內發展和對外戰略的有機結合。它傳遞的信息是,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國際戰略符合時代潮流和各國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強大將為各方提供更多共同繁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