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劉軍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安倍70周年講話背後的盤算

2015-08-16

8月14日,安倍終於發表了戰後70年講話。儘管講話精心植入了“道歉”、“反省”、“侵略”和“殖民統治”等四個關鍵詞,但卻沒有正確的歷史認識邏輯,體現了安倍早在年初就定下的五點安排,折射其對政治、外交效果的精心盤算。

ID1493(Abe).jpg

講話開篇,並沒有像村山談話那樣對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的極大損失和苦痛“表示痛切的反省和發自內心的道歉之意”,而是大談過去百年,西方殖民浪潮形成了日本的危機感,造就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動力,並在亞洲率先確立了立憲政治、堅守獨立,甚至強調日俄戰爭給亞非擺脫殖民注入了勇氣。接着,安倍又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了民族自決動向,誕生了新的國際社會潮流。而世界大危機導致美歐捲入殖民地經濟,搞經濟集團化,打擊日本經濟,使日本陷入孤立,鋌而走險,動用武力,突破難局。關於滿洲事變、退出國聯,安倍則將其定位為對新國際秩序的挑戰。顯然,安倍的歷史邏輯,無法演繹出正確的歷史認識,更無法給侵略明確的定義。而殖民統治與侵略的內在聯繫,更是被他徹底含糊掉了。其責任也自然被推卸得一乾二淨。

此前,作為安倍談話的私人諮詢機構21世紀構想懇談會主張“侵略”在國際法中沒有明確的定義。關於國際法,日本的國際法學者則認為當今國際法體系依然是近代國際法體系,並沒有確立現代國際法體系。特別是關於領土主權的“權原”,認為割讓是唯一的“權原”。如此,殖民戰爭、殖民統治便可用“合并”來代替。按此邏輯,安倍講話便可不談殖民統治,不對韓國、台灣表示明確的道歉。這樣的講話,不僅是對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的大倒退,更是對殖民、侵略、戰爭受害者的蔑視。如此,安倍又怎能與亞洲和解呢?

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安倍在總結過去百年歷史後,不是反省和道歉,反而語調一轉,談起日本在那場大戰中“失去了300餘萬同胞的生命”,以及廣島、長崎的核爆、東京的空襲、敗戰的悲慘,由此導出不再戰的反省。在羅列事變、侵略、戰爭後,反而開始標榜起日本不再用任何武力解決國際糾紛,強調念於對先前大戰的深切悔悟,“我國發誓”,“創設自由民主國家,注重法律支配、堅持不戰誓言”,“走出70年的和平道路”。此後,用間接表述方式稱,日本對先前的大戰已經“不斷表示了深切的反省和發自內心的道歉之意”,而堅持迴避親口說出反省和道歉。對此,《日本經濟新聞》指責其僅僅羅列關鍵詞,迴避直接表述反省和道歉。

更讓人費解的是,在植入道歉關鍵詞後,安倍開始強調,目前80%的日本人是戰後出生的,與那場戰爭沒有關聯,“我們的子孫不能永遠背着謝罪的宿命”。大談戰後日本的貢獻,強調日本的民主、法制和“不以實力解決國際糾紛”。

顯然,安倍的意圖在於通過講話謀求與中韓領導人直接對話,試圖為其政治和外交加分。21世紀構想懇談會成員北岡伸一在安倍講話前就強調,安倍講話應該“精算政治、外交效果”。熊谷縣立大學理事長五百旗頭真此前就稱,對安倍而言,講話的意義與其說是戰後總決算,不如說是宣講戰後日本貢獻更有意義。而早在年初,正當世界各國開始紀念戰後70周年之時,安倍就聲張要發表不同以往的安倍談話,並對談話內容做了五點指示,布局安倍特色:1)回顧20世紀的世界與日本的路程,汲取20世紀的教訓;2)自贊日本戰後的和平道路、經濟發展和國際貢獻;3)與美澳歐、特別是中韓等亞洲走和解之路;4)描繪21世紀的亞洲與世界遠景;5)提出日本的政策主張。其目的是,沖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通過混淆歷史邏輯、模糊侵略概念、不承認戰爭責任,將未和解責任推給亞洲,讓亞洲接受其錯誤的歷史觀,以此為前提,展開新的國際政治周期。對此,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撰文警示,日本自1915年對華提出21條,就表現了明確的侵略性質,主張日本必須認真檢證歷史,才能開展未來,強調與亞洲建立信賴關係,才是日本應該優先考慮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