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對中美首腦會晤之「四盼」

2015-09-21

致力於中美友好的人們,正翹首仰望兩國元首的9月會晤。對於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會晤的良好氣氛與可能達成多方面協議,有慣例佐證,毋庸置疑。但期待確有升級,那就是能否更加至誠互信,在一系列敏感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新進展。

ID1483(Xi-Obama-Sunnyland-Summit-2013).jpg

作為學者,念及四點:

一盼互信的根基加厚一些。中美其實都認為,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可是分歧點卻往往被媒體炒作為“頭條新聞”。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需要互信,值得互信,能夠互信。

舉例說,中國無論是政界或是學界,都認為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此論並非都是貶義。其中包含肯定美國的綜合國力依然超強,讚賞美國在科技創新、服務業和商業管理水平、高等教育體系乃至標準化和規範化程度均屬一流,因而實際上尊重美國世界地位的特殊性,並在多方面接受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只是不贊成霸權主義罷了。

反之,美國對中國,顧慮多,疑心重,生怕中國發展太快,取代自己的老大位置。於是乎,想方設法要給中國製造麻煩。可是麻煩搞多了,又難免傷害自己,因為美國與中國的戰略利益尤其是經濟聯繫太過密切了。

正如有人所說,中國這麼大,而美國媒體關於中國的報道只是那麼幾個議題和個別人,使得美國人獲得的中國信息片面,削弱互信,誤解增多。

唯有增強互信,協議才能牢靠,從而將其轉化為切實舉措,產生互利成果。

二盼管控分歧的辦法切實一些。為了務實合作,管控分歧尤其迫切。管控分歧難度大,卻至關重要。中方提出,要以建設性方式管控敏感問題,努力使中美關係更多更好地惠及兩國和世界各國人民。

舉例說。分歧之一,是南海問題。其實,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並非爭議當事方,與中國並沒有直接利害衝突。有人就說,美國人關心的也許並不是在爭議島礁歸屬上的是非,而是擔心中國要把美國勢力從亞洲趕出去。

如今中國一些周邊國家採取“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雙重獲利戰略,不惜離間乃至傷害中美關係。中國有句俗話,別讓人當槍使,有人卻把美國當槍使。

美國承認在南海沒有領土主權聲索,實際上美方與中方在維護南海航道開放與安全以保證商貿活動問題上擁有共同目標。中國一貫堅持與南海爭議當事方通過直接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並逐漸取得進展。希望美方樂見其成。

三盼對彼此道路的選擇寬容一些。尊重自主選擇,是起碼的國際關係準則。

美國並非全然不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內心也知道“中國威脅論”之勉強張揚,但畢竟懷有種種顧忌。

英國《金融時報》3月30日發表一篇署名文章,談到美國在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上西化中國,安全上通過強化同盟與支持中國的爭端對手來牽制中國,軍事上封鎖高精尖技術與武器流向中國,經濟上誘導中國進一步推行市場經濟,文化與教育上通過人員交流與人才培養對中國進行滲透。這些並非言過其實,值得美國當局檢點。

最近還見到一篇民意測驗報道。有人說,美國對中國的擔憂更多源於對自己有可能走向衰弱的焦慮不安,而中國人追求的不過是在現存規則框架內獲得與國家的力量和利益相符的話語權和空間。有人說,不喜歡美國動不動就對中國的內政、人權指手畫腳,你美國的人權問題就盡善盡美嗎?又有人說,美國唯我獨尊,凡不聽我的、不與我為伍的、不符合我利益的,都堅決打壓。

圍堵打壓,其實枉然,何不改弦更張?

四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步伐堅定一些。第七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豐碩。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大辯論,一些唱衰中國、唱衰中美關係的論調不斷浮現。

當然也有有識之士。如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撰文指出,美中競爭是在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語境下發生的。如果中國衰落,我們美國人也會陷入蕭條,而不是享受所謂的和平紅利。

中美關係已超出雙邊範疇,日益富有全球意義。現實需要雙方圍繞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相互學習借鑒,不斷克服合作中的障礙。兩國應該建立起名副其實的新型大國關係,為處理髮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係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