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祖榮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崛起的中國不會謀求霸權

2015-03-04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使一些學者產生誤讀和對美國國防安全的擔憂。 最近一個極端例子,是揣測中國制定了“秘密戰略”要在2049年前後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雖然據稱,根據來自中國的文件、講話和書籍(很多未譯成英文),這個假設是存在的,但中國學者質疑這一假設的邏輯和推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些美國學者強烈希望美國保持在世界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尤其當他們看到中國崛起的時候。這很自然,也好理解。但他們觀察和研究中美關係時應該更客觀。為了澄清是非,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我們不應該忽視以下事實:

過去半個世紀里,中美關係的主流思想是兩國順應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變化,始終尋求和擴大共同的利益。兩個國家用了22年消除隔閡與敵意,在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基礎上開創了合作與協商的歷史新時代。導致中美互相開放有很多重要原因,如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解決對台分歧、蘇聯擴張主義威脅和結束越南戰爭等。因為歷史情況複雜,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在雙邊關係中都沒有去支配另一方。有意聲稱雙邊關係主要是被中國支配,目的是抵制蘇聯的擴張,這種做法有害無益。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以來,兩國間的共同利益不斷增長。這不只是為了在反對蘇聯擴張主義的鬥爭中合作,也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擴大了兩國經濟和教育領域的交流。應該強調,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是互利性的,而不是美國單方面給中國的恩惠。試圖通過向中國提供技術和資本,把中國變成美式“民主”國家,非但不現實而且荒謬。

出人意料的是,蘇聯解體,或者說中美關係最初的戰略基礎的消失,並沒有使中美關係發展勢頭停止。隨着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即使在人權、台灣、西藏、軍控政策、地區安全和商業等問題上有分歧,中美關係過去23年仍空前發展。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投資額超過1000億美元,教育、文化、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也明顯增多。雖然軍事技術裝備方面缺乏合作,但近年軍事交流領域比以前擴大。令人鼓舞的是,兩國趨向於從避免意外衝突和對抗,轉向通過增加戰略互信進行持久合作。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兩國經濟正不可逆轉地相互融合,一方出問題,另一方也難獨善其身。

中國的崛起是必然的,世界上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19世紀之前的若干世紀里,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經濟體。19世紀初中國開始落後,1840年鴉片戰爭後與世界新興大國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並不讓人意外。中國有兩個“百年夢想”,一是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夢想,目標是解決中國全體人民的吃飯、穿衣、住房和生活必需品問題。另一個是1949年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百年夢想,目標是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即使到2049年,中美之間仍會有很大差距,中國不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中國人均GDP什麼時候能和美國一樣?也許很長時間內都得不到答案。因此,認為中國有一個“秘密戰略”,要在2049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純粹是虛妄的假設。更何況中國根本沒有這樣的打算。

用冷戰思維和零和邏輯的老辦法觀察中國,往往導致誤解和誤判,其結果就是中國威脅論。對中國崛起所有重要特徵的忽視,是觀察與研究出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國正盡最大努力和平崛起,使之對各方有益。中國相信,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在國際事務中都是平等的,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大國應該並且能夠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建設新型關係。一個崛起的中國不僅能與美國和平相處,也能與美國共同努力,實現全世界可持續的共同安全與共同繁榮這一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