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蔚彬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變量影響美國對華大戰略

2015-08-21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動蕩時期。美國出現修改對華大戰略的討論,其代表是羅伯特·布萊克維爾和阿什利·泰利斯合寫的外交政策委員會報告。這是美國主流觀點嗎?影響美國對華大戰略的變數是什麼?

筆者認為,如果美國對華大戰略是“因變數”,那麼“自變數”就是美國對中國綜合國力的總體判斷、中國政治制度走向以及中國在全球的地緣政治地位。美國國內政治、領導層的認識和各方競爭是“調節變數”。海上爭端一類的第三方因素,以及金融危機一類的不確定因素,則屬於“外在變數”。

首先, “自變數”在美國制定未來對華戰略時起主要作用。關於綜合國力,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將發展成為一個“不完全的"大國。由於中國還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美國明智的做法是放棄孤立或控制中國的企圖。關於中國政體走向,歷史證明,最好是讓人民探索、選擇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制度,這樣對世界也有益。美國不應試圖顛覆中國現行制度,因為它無法承受有13億人口的國家發生動蕩。關於中國的全球地緣政治地位,中國已成為地區大國,因此似乎擠壓了美國戰略空間,美國為此要搞亞太地區再平衡。但中國任何時候都不會稱霸。美國仍然樂見中國繁榮穩定,然而中國的崛起會讓它感到壓力,它會覺得自己需要“反推”,但也會逐漸適應并力求平衡中國“地盤”的擴大。中國應該清楚地闡明國家核心利益和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使用“太極推手”對付美國的“反推”,最終達到“陰陽”平衡。

“調節變數”會影響美國制定未來對華戰略。美國國內政治方面,由於2016年大選臨近,與現政府劃清界線,對華採取更強硬立場,可以在美國政治圈子裡得分。至於領導層的認識,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反思它的對華接觸政策,一些人希望下屆政府加強對中國的防禦,對中國更“強硬”。美國國會因為各方競爭,一直存在對華強硬派。隨着中國經濟改革深化,外資企業在華享有的經營特權越來越少,美國商業利益受到擠壓。而軍事部門為爭取更多資源,一直誇大“中國威脅”。所有這些,形成了美國對華政策中的逆流。由於這類政治因素在雙邊關係中起着負面作用,中國必須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對話,推動建立信任措施和戰略再保證,以消除疑慮,建立互信。

最後,“外在變數”是把雙刃劍。事實上,第三方因素和不確定因素會幫助重塑美國對華大戰略的特徵。如果妥善處理,如果兩國領導人和戰略思想家正確把握形勢,戰略性地及時做出反應,這些因素會朝積極的方向發展。“外在變數”可能好,也可能壞。中國應努力與鄰國和睦相處,變危機為機遇,避免美國被盟國綁架而被迫對中國強硬。同時應建立各種危機管控機制,避免誤判和緊張升級。

總之,美國對中國的總體判斷是其制定對華大戰略的關鍵。當前國內政治問題對中美關係有負面影響,中美需要更多對話來加強透明度。第三方因素和不確定性是人為造成的,需謹慎管理和防範。儘管存在不和諧聲音,要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政策,但那不是政府的政策。我們相信,為了中美兩國及全世界的利益,兩國領導人有足夠智慧認清兩國關係主旨,辯明正確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