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斯蒂芬·羅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中國再次領先

2020-11-04
羅奇.jpg

就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引領世界經濟復蘇一樣,中國如今又扮演着類似的角色。在情況仍然不穩的發達國家,疫情反彈勢頭正在加大。很不幸的是,這是許多人不得不吞下的苦果,尤其對於將中國空前妖魔化的美國來說。

當然,兩次危機是不同的。華爾街是2008年危機的發源地,而新冠疫情最先發生在武漢的海鮮市場。但在這兩次危機中,中國的危機應對策略遠比美國採取的措施有效。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五年里,中國的實際GDP年均增長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8.6%,雖然低於它前五年誇張的(且不可持續)的11.6%,但卻四倍於美國經濟在危機後的2010-14年2.1%的增長率。

中國的抗疫舉措,意味着未來幾年還會出現類似的結果。2020年第三季度的GDP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正迅速回歸疫情前的態勢。而且,實際GDP同比增長4.9%的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國當前的自持式復蘇。美國統計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偏愛的形式,是用季度環比來衡量經濟增長,並將比較結果轉化為年率,從而使人更清晰地感受經濟體潛在增長勢頭的實時變化。按這種算法,中國經濟繼第二季度解封飆升55%之後,第三季度的實際GDP環比(年化)增長了11%。

再比較一下美國,就很值得讓人關注了。兩國經濟在各自封鎖期間都出現過相似的收縮,但美國晚一個季度。中國第一季度的(年化)增長率環比暴跌33.8%,與美國第二季度收縮31.2%大致相仿。按照高頻錄得的(月度)數據,也就是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所謂的GDPNow預測模型,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長約35%。儘管與封鎖期間創紀錄的下跌相比,這是值得歡迎的明顯好轉,但它比中國解封后的反彈仍差20來個百分點,也讓美國經濟比2019年底峰值時收縮了3%左右。

中文.jpg
點擊閱讀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第27期

然而,解封后的反彈並不代表實際情況。就像被拉長的橡皮筋彈了回去,或者用統計學術語說,它只是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急停後重新起步的計算結果。真正的考驗是在反彈後,而這正是中國策略的最大優勢所在。

中國的抗疫借用了它在2008年的做法,當時它將中國金融市場阻隔在次貸危機的破壞性影響之外。那時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清晰,那就是要解決衝擊源頭本身,而不是衝擊帶來的附帶損害。2008-09年的4萬億元人民幣(5964億美元)財政刺激之所以奏效,就是因為中國採取了有力措施,令其市場免受致命金融危機的傳染。

中國今天的做法也與之類似:首先,採取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遏制並減緩疾病的傳播,使民眾免受致命病毒的感染。在做到且只有做到這一點之後,再明智地運用貨幣財政政策。助推解封后的經濟反彈。這與美國的做法截然不同,從美國解封后的討論看,人們更把貨幣財政政策當成解放經濟的首要工具,而不是遏制病毒的公共衛生措施。

於是,中國的“抗疫優先”策略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有了更鮮明的對比。與美國不同,在中國,政界和公眾都不反對把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主動檢測作為新冠時期必要的規範。而同時,美國正迎來第三波疫情,中國則繼續對新疫情進行着迅速而有效的控制。比如今年初秋,在一次相對小規模的疫情出現,不到20個當地居民受到影響之後,僅僅五天內,青島就有約900萬市民接受了檢測。相比之下,特朗普把他最近感染新冠肺炎的經歷當成了莫明其妙的勇氣勳章,而不是對未來的警告。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第三季度令人矚目的GDP實績,就與解封后美國經濟的風雨飄搖更有天壤之別。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不景氣,至10月中旬,首次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連續四周平均超過80萬,9月份的全國失業率為7.9%,比疫情前的3.5%依然高出一倍多。這也讓美國的消費導向型經濟易受衝擊。新一波疫情,加上圍繞另一個財政救助方案的政治扯皮,使美國長期以來推動經濟復蘇的動物精神被沖淡了。

儘管解除封鎖後的經濟快速復蘇,使中國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11.2%的環比(年化)增長,但旅遊、休閑和娛樂等幾個關鍵的消費服務領域依然有疲軟跡象。哪裡的人性都是一樣的,即使在積極的遏制措施取得成效的國家,恐懼和謹慎也將持久存在。而對那些不把心思放在遏制疫情上的國家,比如美國,新冠的長期負面影響會讓永遠的雙底衰退危險變成現實,美國的十一次經濟衰退有八次是這種結果。與中國的自持式復蘇相比,其差距更是驚人。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hina Leads Agai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