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對美大戰略:增長、爭取盟友、技術併購

2019-02-28
a.jpg

中美兩國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期間達成的貿易戰暫時休戰協議並未改變美國遏制中國的終極目標。原因顯而易見,美國和中國已經成為戰略競爭對手,這種競爭態勢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一直持續下去,幾乎未給解決任何長期爭端留下任何餘地。中國認識到美國發起的這場貿易戰的結構性特點,這使其對美國政策的應對方式發生劇烈變化,從在貿易領域實施報復措施的針鋒相對轉向三管齊下戰略:不惜一切保國內增長,在外部尋求盟友,同時加速提升中國的技術實力。

首先,中國需要緩衝經濟增速下降帶來的衝擊,尤其是2018年美國發起貿易戰後經濟減速加劇。中國在2018年開始放鬆貨幣政策,同時嘗試熱情不高的財政刺激政策,但到目前為止這些不足以阻止經濟的下滑。事實上,高達1.3萬億人民幣的減稅措施似乎並未在刺激增長上收到效果。財政支出也沒有擴大,這或許與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更嚴格的投資管控,對影子銀行的打擊,以及對習近平反腐運動的恐懼有關。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為全面降低融資成本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也未能在貨幣市場以外取得成效。事實上,私營公司並未得到融資成本下降的好處。

鑒於以上因素,以及投資甚至消費領域令人日益憂心的數據,除了全力刺激經濟,中國已經別無選擇。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正向使用權宜之計回歸,尤其是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並允許地方政府大肆借貸。在貨幣政策方面,對於中國人民銀行而言,關鍵在於加強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這樣私營部門才能以較低成本獲得貸款。在這方面,預計它將“不惜採取一切手段”支持增長,這基本上意味着將信貸推向私營領域。考慮到刺激措施的規模,中國經濟在2019年應能實現增長穩定,或至少是溫和減速。這將是對美國遏制的最好回應,但我們不能忘記這種增長的未來可持續性有待觀察。事實上,隨着經濟再次在需求政策刺激下增長,槓桿率註定要提高。除中國的結構性和周期性減速,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因為要緩解貿易戰對市場情緒造成的極度負面影響,而這會在投資和耐用品消費領域產生連鎖效應。

除了保持經濟增長,中國還有兩個關鍵的外部目標。首先,它需要與更多國家尤其是世界重要經濟體結盟。歐盟是最明顯的目標,因為各成員國加起來的話,歐盟經濟規模堪比美國或中國。這也說明為何中國近期不僅致力於推動加強與歐盟的經濟關係,還着力推動加強與單個歐盟成員的關係。例如,由16個東歐和巴爾幹國家組成的所謂的“16+1”平台就旨在加深中國與該地區國家的雙邊關係。習近平主席還於近期出訪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說明中國對歐盟成員國的關注。近來中國與日本雙邊關係的回暖也顯示出中國對於盟友的極度渴求。但無論如何,歐洲或日本想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並重新平衡其戰略聯盟的努力都將變得愈發困難,因為美國有可能出台措施限制盟友與中國接觸的能力。北美自貿協定的“毒丸”條款就明顯針對中國,它要求協定國與一個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簽訂自貿協定前知會其他國家。

中國的第二個外部目標是通過縮小自身與發達世界的技術鴻溝來實現技術領域的自力更生。要想達成這一目標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國外購買技術。這會使中國的併購行為達到新高——至少在中國中期產業戰略的重點發展領域,如“中國製造2025”計劃提到的重點發展產業。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併購日益警惕令歐盟成為更容易合作的夥伴,雖然歐盟內部保護自身企業遠離中國併購的案例也在上升。

無論如何,與美國的競爭和美國遏制中國的努力,已促使中國官方採用一個包羅萬象的模糊戰略,而非具體可衡量的戰術來回應。今年初以來,緊張態勢是中美雙邊關係的最大特色。現在中國正在着重建立外部聯盟,不計代價刺激國內增長,同時加速實現技術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