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與非洲合作的競爭觀點

2019-02-27
D.jpg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妻子彭麗媛,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和他的妻子圖貝卡·馬蒂芭·祖馬,出席在約翰內斯堡桑頓舉行的2015南非“中國年”南非文化晚會閉幕式,參會的還有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特朗普政府在概述其對非洲的合作戰略時,把中國描繪成一個需要被遏制的對手。儘管如此,中國的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認為,中國將為非洲大陸提供急需的發展,這才是穩定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途徑。這種泛泛的穩定和進步觀點往往忽視潛在的政治和安全風險,從而引起了人們對中國在非洲大陸發展可持續性的質疑。

現實情況是,儘管特朗普政府可能出來對抗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但美國與非洲國家的經濟夥伴關係是有限的。由於國內頁岩和天然氣供應不斷增加,美國不再依賴非洲提供能源。此外,雖然非洲國家的經濟仍在增長,但它們僅佔全球GDP的3%左右。美國企業在非洲國家——這些國家有益的營商行為尚在形成中——也面臨著不友好的商業環境,這進一步限制了美國在非洲大陸的經濟參與。

美國在非洲的政策應該更多地注重緩和安全威脅,而不是尋求需要加強能力建設的非實質性經濟利益。這一地區的不穩定助長了全球恐怖主義,加劇了對治理的破壞和移民危機,這些挑戰嚴重影響着美國的利益,也影響着美國盟友的利益。通過着眼於降低安全風險,美國可以確保自己在非洲的影響力,同時又不參與經濟利益的爭奪。經濟利益微不足道,而且很難獲取。讓美國的努力集中在促進安全上,把重點重新放在當前已經取得成功的領域,而不是發表反華狂言,這對特朗普來說結果可能會更好。通過這種做法,美國可以制定貸款標準,鼓勵好的治理行為,維護當地的穩定。雖然中國聲稱經濟發展能促進穩定,但它的貸款明顯不附帶意識形態色彩,這一特點既可以被看成是所有國家發展各自市場的一個機會,也可以被看成是為專制政權繼續生存提供了一個選擇。

“繁榮的非洲”:特朗普外交政策的轉變

特朗普政府已經表態將尋求改變美國的對非政策,其重點是打擊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影響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卻無視了安全風險。2018年12月在傳統基金會的演講中,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說,“他們有意並積極地將投資目標對準這一地區,以獲得對美國的競爭優勢”。他聲稱,中國不是靠着良好的投資行為,而是“利用賄賂、不透明協議和策略性地使用債務,讓非洲國家受制於北京的願望和要求。中國的投資企業充斥着腐敗”。

展望未來,特朗普的非洲戰略有三個核心內容:推進美國與非洲國家的貿易和商業關係、爭取在未來幾年內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協助主要非洲國家的政府進行安全能力建設。去年10月,特朗普批准了通過創建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修改對外援助程序的立法。這個600億美元的機構整合了現有的外交政策部門,明確地是要反擊中國在非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在政策方面,特朗普宣稱美國在非洲取得的成果有限,因此他打算更有效、更高效地在醫療保健、法治等領域使用美國的援助。

中國的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嚴厲駁斥了博爾頓的言論和特朗普的敵對立場。她表示,北京正在努力將所有聲音納入其發展戰略,而這些批評是對中國的偏見和不公平的攻擊。這一回應支持了中國長期以來對非洲的說法,即中國不是一個殖民國家,而且將來也不會這樣做。相反,習近平和其他中國立法者試圖把中國說成是被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盟友,一個與發展中國家有着共同經歷,並理解它們奮鬥努力的國家。

中國還試圖讓自己在行為上有別於殖民列強。在2018年9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框定中國對非戰略的核心內容,即“五不”和“四不能”。“五不”明顯是對殖民指控的抗辯,它強調中國不會幹涉非洲國家的發展戰略或主權,不會給援助附加政治條件,不會在投資中謀求政治利益。

中國在非洲的目標是什麼?

中國對非洲的需求是多樣的,從能源安全和獲取非洲大陸的石油儲備,到在經濟增長放緩時期實現經濟戰略的多元化。中國的石油需求不斷增長,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近年又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非洲提供着中國22%的原油進口,是繼中東之後的第二大原油來源地。在非洲國家中,安哥拉、剛果共和國和南蘇丹是主要供應方。除了石油,中國與非洲的貿易也多種多樣,並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非洲的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和潤滑油,同時它也出口鐵礦石、金屬、各類商品和機械、通信設備以及製成品。

為了換取石油和貿易,中國向安哥拉這類資源豐富的國家提供發展貸款,此外還在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贊比亞等許多國家開發貿易合作區。從2000年到2014年,中國政府、私人企業和分包商為非洲提供了860億美元貸款。中國的貸款和信貸一般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非發展基金提供。2018年,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向非洲國家提供600億美元贈款、信貸和投資。

隨着中國更多地參與非洲事務,批評者們對貸款條件及其給商業標準和管理帶來的影響提出了質疑。中國一直明確地將其外交政策定義為非意識形態的,這意味着它會發展與各個國家的貿易和外交關係,無論它們的政權類型或治理模式是什麼。對於正在制定新基礎設施標準和商業慣例的國家來說,“免費參與”是有代價的,其中包括長期利益很可能是有限的、工作場合存在着剝削,以及助長政治腐敗。當然,這些代價需要與中國大規模的投資進行權衡,但無論如何,顯然,有必要在該地區制衡北京,以推動有關標準制定的對話。如果美國政府打算重新調整美國在非洲的戰略,特朗普也許應該考慮什麼才是對該地區最有利的事,是進一步爭奪資源,還是努力提高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