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鄭羽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美碰撞仍將集中在經貿與南海

2017-07-14
S1.jpg

6月28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通過了一項新條款,同意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台灣或其他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台灣軍艦的進港要求。7月2日,美國“宙斯盾”驅逐艦進入中國西沙群島中建島12海裏海域。中國輿論隨即出現認為這兩件事是對中美元首4月6日海湖莊園會晤以來雙方關係良性發展的逆轉的反應。

其實,在中美關係這種波雲詭譎現象的背後,仍然有其內在的規律。特朗普當選之後與執政之初所釋放出的一些基本和具體問題上的對華政策理念和意圖,例如,在南海問題上實行更強硬的立場,在中美貿易平衡問題上使用制裁等強硬手段,以及偏離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原則,由於種種原因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調整。

首先,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取向更多的是競選策略。2016年7月所謂的南海問題國際仲裁結論出來前後,中美海軍在南中國海附近的准對抗態勢已經表明,採取軍事威懾難以使中國改變在南海的政策,中美之間爆發戰爭的結果更是雙方都難以承受的,因而也是無法操作的,這使得特朗普當局執政後在該問題上並沒有新的作為。

其次,原來表示要對華實施的提高關稅等經濟制裁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中美經貿問題上的博弈,美方更多地使用了談判手段而不是制裁手段。顯然,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不僅為美國市場提供了來自中國的價格低廉的生活和生產資料,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提高了美國低收入家庭的實際購買力,更重要的是,兩國的經濟合作現狀還表明,如果沒有美國高科技企業通過辦廠和外包方式充分利用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和龐大的產業鏈配套,美國很多技術創新都會因為成本問題而無法商業化。顯而易見,中美經濟合作支撐了美國在設計、營銷、物流、零售及金融等領域的大量服務業就業,對華經濟制裁會使中美兩敗俱傷。可以預料,中美之間還將在貿易平衡和市場准入問題上進行激烈的博弈,但這主要將以相互妥協的方式進行,而較少地以經濟制裁的方式進行。

其三,特朗普與台灣領導人進行熱線電話聯繫之後,美方在2017年6月之前在對台政策上並沒有什麼新動作,尤其是在中美海湖莊園會談前後,台灣問題淡出了兩國關係議程。隨着中國大陸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快速發展,美國越來越難以影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進程和方式,越來越難以影響台灣政權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地位大幅度降低。最近美國對台新的軍售計劃與參議院通過的美台可以互相停泊軍艦的新條款,意圖都在於在美國沒有能力以武力阻止中國的南海行為的條件下,通過打台灣牌給中國南海政策施加壓力。

同時,很明顯的是,在特朗普執政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中美在國際事務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兩國不僅在應對朝核問題上的合作深度前所未有,還在首輪舉行的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中談及在伊拉克戰後重建問題上進行合作。引人注目的是,在本次對話中美方提出歡迎中國在重要的戰略問題領域參與規則制定,而美方有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參加對話,更被認為是美中外交與安全領域合作機制的提升。

順便說一下,中美關係的總體狀態將越來越少地受中美俄三角關係態勢的影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妥協立場,使得特朗普政府在解除制裁、緩和對俄關係問題上失去了迴旋餘地,特別在是美國國內所謂“通俄門”持續發酵的情況下。同時,面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的北約成員國中東歐小國的安全訴求,美國一方面要求北約成員國提供軍費,一方面不得不直接派出美軍駐紮波蘭等國,加上不斷推進的歐洲導彈防禦計劃,使計劃多時的美俄在敘利亞的反恐合作有名無實,甚至導致雙方關係繼續惡化,而美國也沒有在對華政策上打俄羅斯牌的可能。中俄在中亞反恐問題上的合作和“一帶一路”問題上的默契,也很難在全局和戰略層面幫助中國與美國在主要矛盾領域博弈,中美關係受俄羅斯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已經大幅度下降。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美之間的利益摩擦和政策碰撞仍將主要集中在經貿與南海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