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向中國產業戰略學習

2017-05-31

全世界焦慮地注視着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下一步對華行動,而中國領導人仍在關注國家下一階段的經濟轉型。他們的做為會讓所有人感興趣,尤其是美國的決策者。

與其他成功的東亞經濟體一樣,中國的產業化進程結合了盈利性投資、積極的產業政策和出口規訓。但這種做法有它的局限性,眾多試圖攀登同樣發展階梯的發展中國家的事例表明,由於像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所說的“過早去工業化”,它們只能困在這個階梯的中部,甚至倒退。

藉助李克強總理2015年宣布的指導國家產業現代化的路線圖——“中國製造2025”,中國希望避免這一命運。該戰略側重於發展先進的製造業,同時考慮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製造業和綠色技術如何作為這一進程的補充。

S2.jpg

“中國製造2025”將提供政策與金融支持,促進十個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其中包括下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械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可替代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中國製造2025”有時被描述為守舊的、自上而下的重商主義行為和進口替代政策,但這種解讀忽略了中國在產業和金融政策上的積極嘗試。事實上對其他國家來說,該實驗或許能提供政策評估與創新的寶貴經驗教訓。如今,不僅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制定本國的產業升級與多樣化戰略,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發達經濟體也在試圖重振其製造業基礎。

先從產業政策看。根據中國的戰略,到2025年,國家要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要在全球產業鏈地位提升方面取得進展。而且到那時,中國的重點產業將在能源、原材料消耗與污染方面採用國際能效標準。中國預期,到2035年,其經濟將實現完全的工業化。

這些宏大目標是由具體的國內(國際)主要領域的市場佔有率目標來支撐的。例如,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量應上升到佔國內需求的75%,2015年這一比例為41%。

“中國製造2025”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內容是財政政策指導,這也是更大的創新之一。為減少製造業公司的資本成本,該戰略呼籲建立新的融資渠道,同時指導中國的開發融資機構增加對特定目標的支持。尤其是,中國進出口銀行應加強對製造業企業的海外投資服務,國家開發銀行應增加給製造業企業的貸款,以“引導”風險資本、私募股權基金等其他機構的融資。

中國希望這種做法可以推動其升級和改革目標的實現,其途徑是建立一套特製的融資平台,即所謂的政府指導基金,來負責分配公共投資基金。正如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所說,這種“以市場為基礎的投資方式”是一次“旨在提高成功可能性的大膽嘗試”。

舉一個這種做法的例子:中國政府支持的清華紫光集團最近獲得1500億元人民幣(218億美元)的支持國家半導體產業升級的新融資。這筆融資中的1000億元來自國家開發銀行,500億元來自2014年成立的政府引導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將越來越大。2015年共創立了297隻政府引導基金,可用總資本略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增加五倍。其中,市級政府引導基金數量數多,但省級政府引導基金在提供資金方面領先。

去年還建立了兩個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300億美元的國家風險資本投資基金和500億美元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兩家基金的主要股東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擁有的持股公司。今年1月,中國絲路基金與其他中國投資者和來自新加坡、日本的投資者建立了規模為8億美元的厚安創新基金,投資於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初創企業。

“中國製造2025”和各種新投資平台的使用大多尚待觀察,但中國似乎準備大量增加對戰略性領域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投資,並在開發和商業化過程中保留股本金。如果成功,它將為新的增長點奠定製度性基礎。同時由於創新的好處遍及整體經濟,中國將更接近它的目標: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

中國的產業和金融政策實驗,最終也許能為新興經濟體提供寶貴的見解,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過,對於擔心製造業基礎江河日下的美國來說,教訓已經顯而易見。正如布萊德·德隆和斯蒂芬·S·科恩所概括的,美國必須立即行動,恢復務實的產業政策傳統,讓金融重新為實體經濟效力,把投資用於重振困境中的中產階級的新活動。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Learning from China's Industrial Strategy(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