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明昊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華盛頓應如何回應「一帶一路」

2016-05-10

美國的主要智庫開始真正把“一帶一路”當回事了。近日,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舉辦了有關“一帶一路”和中美關係的研討會。CSIS還展開了“重新連接亞洲研究計劃”。布魯金斯學會、美國進步中心、全國亞洲研究局(NBR)等機構學者也開始了對“一帶一路”的研究,甚至設立了專門的研究項目。

china-silk-road.jpg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倡議的“過度反應”給中美關係發展帶來了阻礙。實際上,華盛頓原本可以有更適當和更聰明的回應方式。對於總部位於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美國政府以達不到管理和貸款方面的“全球最高標準”等為借口,費勁地勸說歐洲盟友不要加入這一機制,但最終英國、德國、法國等不顧美國阻力選擇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

對此,曾供職於世界銀行的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稱,美國真正擔心的是中國建立的機制會削弱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英國決定加入亞投行堪稱對美國的可貴衝擊。沃爾夫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是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世界需要新的機制,不會僅僅因為美國不參與就停止前進。

4月13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華盛頓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簽署了雙方首份聯合融資框架協議。這份協議可以讓這兩個機構共同資助開發項目,標誌着兩家國際機構在應對世界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方面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此前,亞投行還與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亞開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以及英國國際發展部達成合作共識,共同為項目融資。亞投行預計今年將批准約12億美元融資,包括支持修建在中亞和巴基斯坦的交通道路。

亞投行更多的是對北京的考驗而不是針對美國的所謂勝利。這是中國人首次嘗試在國際發展領域提供公共產品,表明了中國對全球治理中多邊主義的積極擁抱。中國領導人有充分的動機,支持亞投行以符合“精幹、廉潔、綠色”原則的方式發展。亞投行被期待能更有效率,不容忍腐敗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亞投行希望在其註冊資本達到與世界銀行同等規模時,僱員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

未來十年全球基礎設施融資需求高達10萬億美元,亞投行與世行、亞開行等多邊開發機構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並不存在競爭。金立群多次強調,美國公司不會被排除在亞投行業務範圍之外。曾經在世界銀行任職近30年的美國律師娜塔莉·利希藤斯坦很早就被熱情地聘請為亞投行的顧問。亞投行重視的是人才資質和能力,而非這個人持哪國護照。

在“一帶一路”方面,北京對美國也保持着開放的態度。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明確表示歡迎美國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合作中來。

為了促進阿富汗經濟發展以及中亞和南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美國在2011年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到了2014年,“新絲綢之路”計劃進一步聚焦四個主要領域,即發展地區能源市場、促進貿易和交通、提升海關和邊境管控、加強商業和人員聯繫。這與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目標非常相近,兩者存在相互對接的可能性。

事實上,中美近年已經在阿富汗事務上進行了開拓性的合作,現在需要大膽地再向前一步。雙方可以共同支持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升級邊境設施、推動過境貿易協定談判等。中美還可以在“中亞地區經濟合作”(CAREC)等多邊框架下開展合作。去年6月,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員就如何使“新絲綢之路”計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互為補充展開商討。

北京並不奢望奧巴馬政府會熱情支持“一帶一路”,但希望美國方面認真地對待中美構建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的巨大潛力。“一帶一路”為此提供了一個窗口。美國不應對中國提出的任何倡議都過度反應,它們並非零和遊戲。正如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何漢里所言,一個更成功和自信的美國應該更冷靜地面對中國的崛起,在國際發展領域,華盛頓不必緊張,它應當有信心採取另一種態度——讓中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