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中教育交流中的無謂對抗

2020-12-31
微信圖片_20201231180521.gif

隨着美中之間圍繞貿易、人權和疫情等問題產生的爭端頻頻登上新聞頭條,近日來華盛頓又開始瞄準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項目。由於中國的崛起挑戰着美國在全球經濟政治領域的主導地位,這些項目被一個意圖展示對華強硬立場的美國政府單挑出來。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美國政府提議出台的規定和相關施壓政策是否基於事實。如果這些規定和政策成為美中關係的常態,它們將對雙邊學術和商業合作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令人遺憾的是,眼下的強硬立場已經引發一定程度的猜疑,這些猜疑進而導致美國政府出台了空前數量的新規來管理中國訪客,包括學者、學生、記者和科學家。出台這些規定的理由是這些訪客或許會從事間諜活動、壓制學術自由、散播政治宣傳、剽竊知識產權並削弱美國的價值觀。

國會議員、國會的委員會、美國情報機構、國務院、智庫、新聞記者、左右兩派教授以及美國教育機構都發出警告,稱與個別中國人和中國資助的機構來往存在風險。這些指控產生的疊加效果就是將美中關係推向了自1989年天安門鎮壓以來的最低點。

成為目標的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就是攻擊中國的一個錯誤標的。這是一個在全球的由中國出資、主要在美國大學設立、旨在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學習的機構,或如一些人堅稱,孔子學院是為了推廣中國的“軟實力”。該學院曾一度大受歡迎,被視為蓬勃發展的美中人文交流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眼下它們被放在中國作為美國“戰略競爭者”的語境下,這一詞彙也出現在白宮發佈的2020年中國戰略報告中。

美國曾擁有超過100所孔子學院,但受美國國會、國務院和其他聯邦機構指控的影響,現在全美只有不到60所。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就毫無根據地指責孔子學院尋求僱傭“間諜與合謀者”。今年8月,美國國務院將孔子學院認定為“外國使團”,蓬皮奧也承諾到2020年底關閉所有在美孔子學院。

這些指控背後是這樣一種假設,即來自中國的資金和教師令中國共產黨得以接觸美國年輕人。簡而言之,這是一種連帶獲罪,正如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建議74所設立孔子學院的美國大學向聯邦調查局了解“中國政府構成的威脅”以及孔子學院構成的威脅。格拉斯利說:“基於公開吹風會的情報,我們得知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分支結構……孔子學院的活動本質上帶有政治色彩,意圖影響美國政策和公眾輿論。”

無憑無據的指控

孔子學院的關門不是因為運營不善,而是因為來自華盛頓和學術界的政治壓力。然而,這些壓力反映出的是意識形態上的狂熱,而非基於實際情況的調查。孔子學院資助機構“漢辦”組織了一個學習評估小組,我作為成員之一參加了近百場孔子學院與大學工作人員、美國社區教師與孔子教室的交流。沒人提到中國的政治干涉,學術自由也並未遭到侵犯,對中國的財政依賴也並未產生,教師們也沒有美化中國,孔子學院並沒有鬼鬼祟祟地暗中運營。幾乎所有針對孔子學院的指控,都基於一個讚美中國軟實力的聲明,基於“漢辦”與中國教育部之間不透明的關係,學院運營缺乏透明度,或偶爾圍繞台灣或西藏的偏見。

事實上,孔子學院完全按照其承諾的方式在運營。除了在全美大小社區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學習,每所孔子學院還承擔著一些額外或更有針對性的角色,如與其他社區組織合作開展文化主題活動,在K12教育之外,教授線上非學分課程,或提供國外遊學機會等。美國受訪者都一致表達了對孔子學院幫助社區提升文化意識、幫助學生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感激之情。無論是公營機構還是私營機構,都未曾在中國文化教育上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這令一位美國參議員呼籲“政策制定者們學習如何彌補我們在中國語言教育上可能存在的差距”,而不要“依靠中國政府”。

指責孔子學院心懷惡意,不僅無視與中國進行教育交流帶來的益處,同時也混淆了孔子學院與其他可能帶來危害的中國行為的不同。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官員曾作證,稱那些“未披露其與中國研究機構的關係並存在忠誠衝突”的研究者對研究室和大學構成威脅。有幾人遭到了逮捕。其他美國官員則要求美國大學出具關於外國捐贈的詳細報告,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捐贈,因為這些官員相信捐贈是政治影響的來源所在。但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所言,美國政府為追蹤不忠人士而布下的天羅地網只會讓任何擁有中國血統的人“感到被不公正地審視、污名化並終日忐忑不安”。

針對中國訪問學者施壓

過去四年針對孔子學院的調查,與日漸增多的挑戰美中教育交流與研究合作價值的行為相關。

● 去年,全美有近37萬中國留學生。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出台一個新的聯邦規定,根據這一新規,那些本可以憑OPT身份在美國合法工作的人也許不再擁有這個機會。俄亥俄州眾議員史蒂夫·斯蒂福士在一封與幾位共和黨人共同署名、致美國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的信中表達了針對修改OPT相關規則的擔憂。

● 美國國務院尋求限制發放給中國學生(以及其他國際學生)、學者甚至醫生的簽證數量,並開始遣返那些威脅“國家安全”的在美人員。

● 美國教育部正在尋求限制所有外國學生在美攻讀學位的時間以及在沒有美國人任職的科技領域工作的時間。這一規定要求持J-1簽證的學生每年都要申請延長滯留時間。

● 美國勞工部出台規定,要求針對申請工作簽證的個人使用“主導工資”框架,這將令國際學生極難有資格申請工作簽證。

● 聯邦政府還出台其他措施,包括禁止孔子學院教師申請美國簽證,並利用2019財年的《國防授權法》迫使大學在繼續接受國防部資金和設立孔子學院之間做出選擇——這種選擇的結果顯而易見。

● 根據由共和黨人約翰·肯尼迪和民主黨人道格·瓊斯提出的參議院S.939“孔子法案”,那些不對孔子學院實施“完全控制”的美國大學將無法得到聯邦資金。該法案於2020年6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顯然,為防止中國語言教師和訪問學者入境美國或重返美國,美國正在收緊簽證和其他要求。如果這些跟簽證相關的措施無視法院訴訟而持續下去,不僅將傷害美國高等教育的研究能力,還會給那些僱傭留美國際學生的美國產業帶來致命打擊。

為習得一門外語的價值,或深入了解他國文化的價值,或僱傭來自他國技術人員的價值而爭論不休,令人匪夷所思。就在幾十年前,當人們意識到美國封閉的教育體系正在讓美國學生在全球市場失去競爭力時,這一探討似乎已經隨着呼籲在美國推行“國際化”課程而終結。但眼下,一個巨大的逆流正在出現,而這針對的不是別的國家,正是中國。即使官員承認美國需要更多的對華專業知識,其理論依據也是冷戰語境下的,就像自由派國會議員亞當·希夫說的:

面對這樣一個涵蓋如此多領域和範圍的威脅:軍事、航空、網絡、技術、外交、外國投資……我們缺乏相應的人員、語言能力、專業素養和資源的優先配置去應對。目前,中國似乎決意在該地區變得日益好鬥好戰。中國正在全世界投射其影響力,尋求改變國際機構,迫使它們從基於法律轉向“力量即正義”。

機會成本

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剝奪美國社區、學校和實驗室豐富文化、加強人文互動、增進相互理解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而此時我們正迫切需要這些。過去幾年,美國承認中國是自己的經濟夥伴,雖然後者由共產黨體制領導。那麼,北京指責特朗普政府挑起一場新冷戰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中國也正以自己的誇大其詞對美國的威脅作出回應,並大力推動排斥美國的野心勃勃的經濟倡議。中國學生開始轉而在其他國家接受教育,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地方,這一改變從長遠來看會給這些國家在全球視野、商業創新和研究發明上帶來不可估量的益處。中國教育當局也已經看清了形勢,於今年7月調整在美政策,設立了兩個新機構取代“漢辦”和孔子學院。但這一舉措依然無法解決政治問題,即美國機構是否能接受中國的資金開展語言教育和文化交流,而不受美國政府的審查。

政治領導人和執法部門不遺餘力地宣傳中國威脅,這讓美國的高等教育和美國社會進退維谷。教育機構是美國全民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忠實夥伴,與此同時,它們還被賦予一項獨特的任務,即創造知識以幫助世界應對艱巨挑戰。大學通過培育最優秀的美國和國際學生,並與全世界的知名研究學者持續合作來完成這一任務。這些學子和學者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國人,無論對美國大學還是中國來說他們都是有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