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金刻羽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

中國70年來取得的進步

2019-10-09
1.jpg

10月1日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將是一大盛事,其中包括五光十色的文化活動、有中外名人參加的奢華國宴,以及天安門廣場盛大的閱兵式。況且,在與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關係高度緊張之際,它還會被注入更多的愛國熱情。不過,中國雖有許許多多值得慶祝的事情,卻依然任重道遠。

由於災難性的“大躍進”和“文革”,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前30年是為人詬病的。但中國的現代化卻取得巨大進步:建立起了地方和國家電網,工業生產能力提高,人力資本迅速得到改善。

其結果是,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標70年前還與印度相差無幾,如今卻遙遙領先。從1949年到1979年,中國人的識字率從不足20%上升到66%,預期壽命從41歲提高到64歲。這一切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大計——這一政策開啟了近40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創造了條件。

今天,中國需要做的事情仍有很多,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努力落實各項計劃,從減少不平等,到扭轉環境退化,再到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如果他們想取得成功,鞏固中國的發展模式,使之成為西方式自由民主的可行替代選擇,那麼他們還必須在將來解決兩個關鍵的當務之急。

首先,中國要實現高收入。迄今為止,中國依靠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生產的快速增長提高了收入,但這些只是經濟上的,中國的體制、技術和主流價值觀仍舊對標今天的1萬美元人均收入,與人均收入3萬美元的國家還有差距。

其次,中國必須確保“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這意味着,它是一個有成本效益和環境可持續的包容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不會帶來不可持續的債務。

這兩個目標都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外部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雖然中國沉醉在自己的國慶當中,但以美國為首的外部世界卻對中國渴望成為技術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而憂心忡忡。

當一艘巨輪起航的時候,無論操控多麼巧妙,它的航跡都會使其他船隻隨之搖晃。中國就面臨著自己航行時讓其他國家保持穩定的艱巨任務,這首先要求中國與外部世界有開放、坦誠和始終如一的溝通。

但責任不能全讓中國承擔,西方領導人也必須接納中國的努力。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向世界承諾要“和平崛起”。與19世紀的美國不同,中國不存在要維護自身勢力範圍的“門羅主義”,也未曾自詡有不惜一切代價擴張疆土的“天定命運”。事實上,從鄧小平起,除了一次例外,中國所有的邊界爭端都是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的。中國曾經用11年的時間,寸土必較地與俄羅斯談判邊界問題。

然而,多數西方國家以及亞洲國家還在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中國,這種習慣性思維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正如阿爾貝·加繆曾經寫的:“錯誤的觀點常以流血而告終,但無論什麼情況,流血的總歸是別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某些思想家總是喜歡信口開河。”

為了避免落入戰爭陷阱,西方的政治領導人和思想領袖們決不可盲目相信那些認為與崛起的中國對抗是不可避免的人。如果說有什麼歷史經驗值得借鑒的話,那就是,險兆事件和誤判是多麼容易讓對峙演變成為一場災難。

以往的事件都是通過談判來解決的,比如1999年北約部隊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或者2001年美國和中國飛機在海南島上空相撞。但是,由於對中國的敵意越來越大,沒有人知道如果今天發生類似事件的話,領導人是否還會設法複製那種結果。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第一個70年帶來了高速發展,但最終只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繁榮。現在,中國必須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收入和有效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上來,而只有和平與穩定,這些目標才能夠實現。中國領導人明白這一點,但他們還必須說服西方國家,讓它們也明白這一點。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hina's 70 Years of Progres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