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賀文萍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2023年中東地緣政治先緩後緊

2024-01-02
賀文萍.jpg

2023年的中東地緣政治發展脈絡可用“先緩後緊”四個字概括。3月,在中國斡旋調停下,沙特、伊朗兩國在北京簽署並發表中沙伊三方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從而拉開中東地區和解的政治進程序幕。但到10月初,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隨後以色列對哈馬斯和加沙地帶展開猛烈進攻。巨大的人員傷亡、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衝突的外溢導致中東地區局勢又趨緊張動蕩,巴以問題重新成為中東地區的核心議題。

首先看沙特、伊朗兩國復交。此舉拉開中東地區和解與緩和的政治進程序幕,也打破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以遏制伊朗為核心,來營建所謂“中東版北約”的構想。今年2月,當俄烏衝突整整持續一年卻仍無解之時,中國邁出了和平解決地區矛盾分歧的實質性步伐,推動伊朗和沙特這對中東地區“宿敵”恢復了外交關係。

這一重大和平利好消息對國際社會產生巨大震動,也說明無論多麼複雜和棘手的矛盾與對立,只要也只有平等對話,才能找到解決辦法。它同時說明,中東的命運只能且必須掌握在中東人自己手中。

沙特和伊朗復交,還直接推動了也門內戰局勢的緩和,對海灣及整個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不僅當事國伊朗和沙特,伊拉克、土耳其和阿聯酋等國均對伊沙復交表示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發表聲明,感謝中國促成伊沙對話,稱兩國和睦友好有助於促進海灣地區的穩定。有沙特媒體評論認為,雖然協議的達成不應視為中東地區全面轉向中國,但對於地區參與者正在適應新的世界多極化體系,華盛頓的許多人要麼不願意,要麼無法接受。

當然,雖然國際社會普遍讚揚沙伊和解,但也有國家對“宿敵”伊朗外交環境的改善感到不快。以色列前總理貝內特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沙特與伊朗簽署相關協議,表明在建立“反德黑蘭聯盟”事宜上以色列所做的努力失敗了,這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嚴重且危險的事態發展。

也有以色列學者認為,該協議實際上可能會提振伊朗的自信,致使伊朗加強在本地區的地位,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加大對以色列軍事選擇的限制,同時可能減弱伊朗重返伊核協議的動力。事實上,來自以色列方面的負面情緒,某種程度上也說明為何它在與哈馬斯的衝突中不管不顧,一意孤行地要實現自己設定的戰略目標。

其次是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新一輪衝突,其爆發使巴以問題重新成為中東地區的核心議題。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代號“阿克薩洪水”的大規模突襲,隨後,以色列對哈馬斯和加沙地帶展開猛烈進攻和報復性打擊。此次衝突一舉改變了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關注重心,烏克蘭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加沙地帶巨大的人員傷亡、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以及這場衝突的地區外溢。

原本即將取得突破的以色列與沙特關係正常化談判(拜登政府希望藉此為2024年總統大選“加分”),也因為衝突爆發而擱置。

圍繞如何解決這場衝突,國際社會又出現了挺以和挺巴的不同站隊。很多人認為,兩國方案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不解決巴勒斯坦建國問題,就無法從根本上保障以色列的安全,也難以實現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

另外我們看到,在這場衝突中,原本要從中東“離場”的美國又回來了。從衝突爆發第一天起,美國就選擇堅定站在以色列一邊。不過,隨着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報復性打擊造成越來越多平民死傷及人道主義災難,而美國又幾乎無法約束內塔尼亞胡的強硬政策越走越遠,這場衝突將無可避免地波及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利益,並影響美國自身的國際形象和2024年拜登及民主黨的大選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