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中國軍力報告折射中美軍事關係變遷

2020-09-24
李岩.jpg

9月1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2020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該報告從2000年起每年發佈一次,內中常常引用互聯網信息,充斥眾多毫無根據的臆測和抹黑,成為美國炒作“中國軍事威脅”的重要依託。儘管如此,從過去20年中國軍力報告的關注點、相關評估看,這份報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美軍力對比和兩軍關係的變化。

冷戰結束初期,中國軍力發展並非美國對華政策中的重要議題,中美軍事關係也非影響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1995-1996年的台海危機成為觸發中美軍事關係生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從美方角度看,之前美國決策者們很少注意到中國將對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優勢構成挑戰,此次危機則使得美國開始關注中國軍力發展及意圖。

1997年的《四年防務評估》首次關注中國發展“非對稱、反介入能力”,美國國會要求國防部自2000年開始對中國軍力發展進行年度評估。美國軍方借發佈首份《中國軍力報告》,開始系統性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此後的“撞機事件”、“反衛星試驗”等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對中國軍力發展的疑慮,同時隨着中國下大力氣推進軍事現代化,中美軍事關係開始呈現量變的積累。

隨着奧巴馬政府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開始關注中國軍力發展對於亞太地區的“安全意涵”。在此背景下,《中國軍力報告》在2010年更名為《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美方評估認為,中國不僅持續推動軍事現代化,並且中國軍力的發展已經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構成了局部、現實性挑戰;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安全意涵”開始呈現,並對亞太地區的安全態勢、戰略環境產生全面影響。作為應對,美國一方面顯著強化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提出“兩個60%”構想,即在2020年前將海軍力量的60%、海外空軍力量的60%部署在亞太,以因應中國軍力發展,另一方面,美國將“接觸”政策用於兩軍關係,軍事交流成為美國對華軍事政策的重要內容。《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在繼續渲染中國軍力“威脅”的同時,增加了大量“中美軍事交流”的內容。這一時期,中國提出構建“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倡議,大力推動兩軍交流,相關對話機制和互信措施建立起來,兩軍關係一度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亮點”。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全面調整對華戰略,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競爭”和“對抗”一面顯著提升。美國對華軍力評估也出現了重大變化。2018年版軍力報告篇幅增至130多頁,認為“中國軍力發展已達到近乎與美國相匹敵的程度”。2019年版報告關注中國的“影響力行動”(包括所謂的心理戰、輿論戰和法律戰)和北極活動對美國軍事安全構成的“重大威脅”。2020版報告篇幅擴大到200頁,宣稱“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海軍”,“中國核彈頭將在未來10年增加一倍”等,認為中國軍事改革對美國整體軍事優勢構成威脅。在美國軍方看來,由於中國軍力全方位發展,美國無法保證一定會贏得與中國的潛在戰爭。過去20年,美國對於中國軍力評估的變化,既反映了中國軍力發展對美國軍事優勢帶來的客觀壓力,也是美國基於“敵人意象”和“危機意識”而得出的主觀性判斷,兩者共同構成了美國對中美軍事關係認知的基礎。

目前,中美軍力對比的變化尚未走到轉折點,但是美國對於軍力對比的認知正在帶來新風險。中美軍事交流近些年明顯降溫,正是這種風險的表現。同時,在對華競爭戰略的驅動下,美國炒作“中國軍事威脅”,持續對華軍事施壓,則可能引發軍備競賽和擦槍走火的巨大危險。兩軍關係將是決定中美能否和平共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