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美國核戰略新態勢值得警惕

2018-02-13
S3.jpg

2月2日,美國國防部發佈《核態勢評估》報告,系統闡述特朗普政府的核戰略。新報告的基調、重點及涉華表態等與2010年《核態勢審議報告》有明顯差異,其危險傾向值得警惕。

與2010年報告相比,新報告以下四點值得關註:

首先,大幅提升核武器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作用。奧巴馬任內曾發起“無核世界”倡議,2010年報告多次表示要“減弱核武器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徹底扭轉該基調,認為美軍在陸、海、空、天、網等領域的主導地位已受到挑戰,因此更強調核武器在維護美國與盟友安全、懾止核戰及常規戰爭等方面的作用。新報告明確宣稱要打造“現代化的、靈活的、有彈性的核能力”,使其發揮多重作用。

其次,核戰略首要目標從應對核恐怖主義和防擴散轉向“懾止核及非核攻擊”。2010年報告認為“全球核大戰威脅已經不存在”,將“防止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作為核戰略五大關鍵目標之首。新報告則將“懾止潛在對手發動任何規模的核攻擊”作為美核政策最優先目標。

第三,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大力發展低當量核武器。2010年報告承諾要“減少核武器在威懾非核襲擊方面的作用”,“只在極端情況下考慮使用核武器”,“不對加入並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核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新報告有兩點變化:一是強調要用核武器“懾止非核攻擊”,二是弱化“不對加入並遵守《核不擴散武器條約》的無核國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承諾,宣稱“美國有權調整上述承諾”,這實際是要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

第四,推出專門的對華核戰略,宣稱要做好應對與中國衝突的準備。新報告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專門的對華核戰略,宣稱“做好堅決回應中國常規或核攻擊的準備”。

新報告展示了美國核武器維護、研發和使用的中長期規劃,對國際安全有風向標意義。因此,美國此次核戰略的調整將牽動各國安全決策,並給中美戰略平衡帶來一定影響。

其一,核武器在國際鬥爭中的地位將“觸底反彈”。冷戰期間,美蘇在核軍備競賽白熱化後開始核裁軍進程,共同致力於防止核技術和核材料擴散,核武器的地位開始緩慢下降,直至美國提出“無核世界”理念。新報告強調核武器在大國競爭、核威懾、安全危機中的作用,將核武器現代化作為軍力建設的優先任務之一。這可能帶來示範作用,從根本上逆轉長期以來核武器地位下降的態勢,增加了全球範圍內發生新一輪核軍備競賽的風險。

其二,擁核和用核門檻降低,世界核軍控規則受到挑戰。美國提出裝備新式低當量核武器、研製中程核導彈及用核武器反擊非核戰略襲擊等,對當前全球核穩定態勢和通行規則帶來了強烈衝擊。一是美國發展低當量核武器並強調其“非核屬性”,這可能刺激更多國家研發此類武器。二是中程導彈可能改變大國核穩定基礎,讓美國能夠近距離威懾其眼中的戰略對手,打破大國核穩定。三是美國提出“極端情況”下可能率先使用核反擊,此類情況包括美國的基礎設施遭到致命性網絡攻擊、美軍遭到生化武器攻擊等,這意味着用核門檻的降低。

其三,中美戰略穩定或受到衝擊。中美戰略穩定主要基於“最低威懾原則”,即中國有足夠“二次打擊”能力,可在遭受核打擊情況下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對美國大城市造成威脅。然而,美國提升“飽和打擊能力”,包括研發低當量核武器、升級“三位一體”核能力、研發潛射核巡航導彈等,將增加美國“飽和打擊”並摧毀中國全部核報復能力的幾率,對中國的生存構成重大威脅。同時,美國加速反導部署,包括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在美國西海岸加強陸基導彈防禦、向日本出售反導系統,勢必提升美國戰略防禦能力。這些舉措,從長遠看可能威脅到原本就相對脆弱的中美核戰略穩定。

可以說,美國新版核戰略進攻性和冷戰色彩十分濃厚,也非常危險,因而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