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美核夥伴關係大有可為並取得進展

2016-04-21

近年來,一個大有前途的進步,就是中美在打擊核恐怖主義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這一新的夥伴關係,對面對宗教仇恨、技術進步和俄美關係冷淡等挑戰的國際核安全體系來說,是值得歡迎的動向。核安全峰會結束,俄美安全關係緊張,這些周折需要中美改進並更加頻繁地進行合作來彌補。中美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也是諸多爭端與矛盾背景下中美安全合作最成功的一面。

在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的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與奧巴馬在雙邊和集體場合的多次會面中繼續推進這一夥伴關係。自奧巴馬總統2010年發起核安全峰會以來,他就認為中國的助力不可或缺。相應地,中國國家主席率領的高級別代表團參加了所有四次峰會,並為加強防範核恐怖主義提供了有益的支持與意見。

在此次峰會發表的《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中,兩國政府表示將“致力於通過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並使全球核安全體系更為包容、協調、可持續、強有力,以實現共贏和共同安全”。

若干因素推動了中美這一夥伴關係:兩國都面臨恐怖威脅的轉變——更加激進好戰而且無政府;兩國在保護全球商業方面有共同利益;兩國政府對國內國際擴大利用核能作出了有力承諾。

況且,加強核安全為中國尋求的“雙贏”方案提供了機會。任何地方發生重大核恐怖事件都會使每個人遭殃。習近平主席2014年第一次參加海牙核安全峰會時,就意識到全球共同的核安全取決於最脆弱的一環:“水桶的容量是由它最短的板決定的。一個國家丟失核材料可能會是對整個世界的威脅。”

同時在這一領域,中國還有機會成為規則制定者,而不是規則遵守者。在國際經濟、聯合國體系甚至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領域內,中國要成為主要參與者就不得不接受現有遊戲規則,改變自身政策以適應由其他國家制定的既有機構和條約。但在相對較新的打擊核恐怖主義領域,中國可以作為平等夥伴加入,創建利人利己的規則和程序體系。

當然,中美除了有共同對手,在應對核恐怖主義方面也存在分歧。中國政府不太關心限制濃縮鈾技術向其他國家的擴散,並支持對鈈廢料再加工使之成為新的核燃料(但不能在日本),儘管這麼做有擴散風險,同時認為美國過度關注打擊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的表面現象,而忽視其根本原因(一些中國人將之描述為美國的威脅和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的不公正)。

所幸,兩國在實踐中都專註於通過務實措施推進核安全。中國和美國的繁榮依賴國際貿易,所以兩國合作打擊利用中國港口進行的核與放射性物質非法販運。通過“集裝箱安全倡議”、“特大型港口計劃”以及海關官員的聯合培訓,兩國集中資源聯手阻止、檢測和攔截核走私。受美國激勵,中國建立了部委條令、國家規定、公司合規程序、國家法律及國際條約等多層次的出口管制制度。

今年2月,中美兩國舉行了第一輪專門討論核安全的雙邊會談。在華盛頓,它們同其他國家一道承諾,即使不再舉行首腦峰會,也會尋求核安全方面的重大改進。

兩國未來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方向,體現於中美在北京郊區建立的核安全聯合示範中心(COE)。該設施是東亞此類中心中規模最大的,由中國政府運營,但擁有美國提供的設備。在保護核材料與核設施的技術與實踐方面,它每年最多可以培訓200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

未來改進的另一個領域,是加強核能生產的安全與保衛。這類技術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可能被濫用,去製造核武器。中國和美國正在合作,讓研究性反應堆使用的燃料從高濃縮鈾改為低濃縮鈾,這樣就很難被利用來製造核武器。通過美國和其他國際援助,中國已經準備幫助其他國家,如加納和尼日利亞,把它們的中國造研究性反應堆燃料從高濃縮鈾改為低濃縮鈾。

由於不信任和歷史問題,中美合作不太可能很快擴大到包括恢複試驗室合作,或軍事部門合作,雖然大部分裂變材料是在軍方控制之下。但中國可以在“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全球夥伴計劃”、聯合國和其他因俄美分歧而被削弱的國際機構中發揮關鍵性領導作用。最近的核安全峰會已經公布了未來幾年這些機構如何為核安全作出主要貢獻的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