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改變對華政策:我們是否在自尋敵手?

2015-07-10

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亞就避免了大規模軍事衝突的發生。對比此前40年美國在東亞打了三場仗,犧牲了25萬人,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成就。這既歸功於該地區多數國家成熟理智,注重經濟增長而不是一味算舊賬,也有賴於美國的同盟和美國的軍事存在遏制了軍事行為,為多數國家和人民提供了安全感。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亞太地區大國之間實現了和解。這一和解由理乍得·尼克松和亨利·基辛格發起,並得到歷屆美國政府和中國領導人的維護。

ID82(China).jpg

從最近不少美國外交政策專家發表的公開評論看,中美之間的和睦相處正面臨瓦解的危險。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種必然結果。中國在南海南沙群島有爭議島礁實施挑釁性的填海造島工程,似乎預示着它將在遠離中國海岸的地方設立軍事前哨。就這一點來說,這些人認為,從尼克鬆開始八任美國總統所推行的政策已經過時,美國必須承認,對一個企圖主導西太平洋地區的中國採取戰略妥協已經是不可能的,美國應該接受並採取一種以對抗而不是合作為基礎的對華關係了。

當前,秩序、合法政府、公認的國際準則面臨著嚴峻挑戰,中東大片地區失控、無管制並成為危險的叛亂分子的大本營,俄羅斯正通過軍事干預和施壓搞亂鄰近的主權國家。在這樣的世界裡,讓最穩定有序、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成為另一個是非之地,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我們按照那些人的建議,把美國的對華關係定義為無節制地對抗,那麼對抗真的就會找上門來。

中美關係過去和將來都是難以駕馭的。中國是世界上與眾不同的新興大國,僅僅20年時間,它的軍隊就從贅冗落後變得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經濟上,中國正在挑戰美國的世界第一地位。政治制度上,它高度專制,不容忍不同意見。中國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當成安全威脅,並試圖削弱它們。

但另一方面,美中兩國無論單獨還是合在一起,都是全球經濟的基礎,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是除加拿大以外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過去十多年裡增長最快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市場。在暗地裡破壞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多年之後,中國如今堅定地支持核不擴散,並與美國一道尋求阻止伊朗和朝鮮的核武器計劃。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能源消費國,美國和中國對共同攜手應對這兩項挑戰有着極大興趣。為此,習近平主席在與奧巴馬總統達成的協議中,承諾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同時,中國將大量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國在它的西部穆斯林聚集區面臨著恐怖主義問題,它還超過美國成為波斯灣石油的進口國。因此,中國比美國更不願意見到伊斯蘭激進主義和叛亂在任何地方得逞。

中國已經徹底融入全球經濟,美國財富500強公司都把中國當作對自己的成長至關重要的市場。就這一點來說,中國與前蘇聯並無相似之處。前蘇聯經濟是與那些附庸國捆綁着在鐵幕下運行,與外界或外國公司幾乎不相往來。而中國現在正通過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擴大在多個國家的經濟影響,儘管行錯一着的美國曾經力圖阻止亞投行的成立,它仍然擁有了57個成員國。

所以現實層面的問題是,很難設想那種以全面對抗為基礎的對華關係,在一個中國已經無處不在的世界裡會取得成功,在一個我們需要在重大問題上進行合作的世界裡能符合美國的利益。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評估正在南中國海發生的事情?在南海,中國除了填海造島,還含糊且令人不安地宣稱對150萬平方英里的海域擁有主權。這是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抵觸的。中國把菲律賓船隻驅逐出他們傳統的捕魚區,並拒絕國際法庭對菲律賓和中國的主張進行裁決。在越南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中國派出人民解放軍的艦隊和海警船來護衛它的石油勘探活動。中國聲稱,它對南海每個島礁所擁有的主權都是“不容置疑”的。

中方的聲明及行為讓人們深深地感到擔憂,並理所當然引起這些島嶼的其他主權聲索方(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和台灣)的強烈反應,美國也在外交和軍事上作出了回應:

*公開表示中國的行動不受歡迎

*制定外交戰略,促使其他東盟內主權聲索國發表前所未有的明確而公開的一致聲明

*通過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修復之前與菲律賓奄奄一息的結盟,加強美國與其他主權聲索國的安全夥伴關係

為表達美軍對公海航行權和飛行權的堅持,近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在中國的人工島附近進行了監測活動,隨行的還有一名CNN記者。

美國還可以在外交和軍事上做更多的事情,以便讓中國知道自己所作所為的代價,遏制衝突的發生,對在南海貫徹國際法和國際準則予以支持。由於事出緊迫,美國還應當利用9月份習近平訪美的機會,給中國提供一個緩和事態的下台階。

即使在我們處理如此重要的問題時,我們也必須洞察,中國那些行為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中國軍隊還沒有打算把其他主權聲索方從它們佔據的南沙群島驅逐出去。事實上,後者佔據的島礁遠遠多過中方(比例為4比1)。大眾媒體總是說,如今60%的世界貿易要取道南海,而這些貿易多多少少受到了中國的威脅。這簡直太可笑了。至少,中國需要依靠其他國家來實現商品的自由流動,而它並沒有採取行動阻礙這種流動。廣袤的南海地區並沒有土著居民,那裡不是烏克蘭,也不是蘇台德地區,沒有人會在武力迫使下參與哪一方對主權的收復。當然,要想讓摩擦減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中國自己的主權要求,它對其他主權聲索國的態度,都必須有重大的改變,其中包括對島礁實行去軍事化。

中國在南海令人難以接受的所做所為,是否預示着,如果有朝一日中國擁有了軍事實力,它就會在世界更大範圍採取行動?

北京未來想在世界其他地方像在南海那樣自信滿滿地行事,還面臨相當大的局限。與美國在全球擁有龐大的同盟關係網不同,中國沒有軍事盟友,也沒有海外軍事基地。中國幾乎沒有現代戰爭經驗,也一向不願意介入外部爭端。中國不尋求對外推行其政治制度,同時對影響本國政治制度的外來威脅充滿戒心。中國奉行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尊重國家主權。

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對其鄰國和美國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應該警惕,不要完全錯判中國可能的激進行為。對中國來說,南海事關領土主權,主權被中國人稱為“核心利益”,必要時會不惜使用武力去捍衛。中國對台灣、對與日本有爭議的釣魚島和中印邊界都有主權要求,雖然一般情況下中國會通過政治和經濟上的軟硬兼施解決問題,但上述領土問題上,中國全是通過軍事威脅和軍事行動來發出警告。中國在最敏感的主權問題上不厭其煩地使用軍事威脅,而在不涉及主權的國際問題面前,中國軍隊的常態卻並非好勇鬥狠。

對於中國可能做出的挑釁行為,美國也並非完全被動。近年,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同盟大為鞏固,“再平衡”政策在軍事方面的成果,是美國將在太平洋戰區部署更多最先進的艦機。在東北亞,美國擺明它的政策是保護日本的釣魚島主權,而美國在東南亞進一步介入南海事務,最終結果可能也和東北亞一樣。這是捍衛美國和盟國利益的適度而謹慎的措施,並不是不顧一切的苟且偷安。

但把中國當成敵對國,或者當成將來必然的對手,這種戰略無助於保護美國和盟國的安全。面對日益崛起和更加強硬的中國,美國的亞洲盟友和夥伴當然歡迎美國的存在和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但它們並不想與中國為敵。它們希望見到美中共同努力,或至少求同存異,保持該地區的經濟活力,緩解地區緊張態勢。這就需要美國在某些時該能夠站出來,對抗中國威脅地區穩定的不受歡迎行為。但美國沒有必要對中國未來的行為作無把握的悲觀假設,使雙方陷入敵對狀態,並讓態勢出現惡性循環。

決定中國未來的,是中國自己,而非美國。如果美國盡了最大努力,中國仍損害美國盟友和夥伴的安全,或者破壞全球的規則和秩序,那麼這是中國的決策,不是美國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有必要相應調整戰略。但我們不應該為了一個必然敵對的假設,為了一個也許從國際關係理論上講得通,但沒有哪位總統發現行得通的全面對抗戰略,而放棄尼克松以來八任美國總統一直採取的政策。我希望並期待第九任總統面對不斷變化發展的中國,不要拋棄美國政治家曾經採用的策略。這些政治家建立並培育了美中關係,而且給亞洲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全文翻譯自《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原文標題 Changing China policy: Are we in search of enemies? (201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