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特朗普時代來臨,中國需保持『戰略定力』
12月6日,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文章稱,在明年1月正式就職之前,如果美候任總統特朗普繼續發表各種言論來試探中國的話,中國需要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不要被他的言行所左右。在特朗普於12月2日打破美國政府幾十年來的外交慣例、與台灣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後,「有人認為特朗普的出格言行是對中國的試探,中方必須還以顏色,否則會讓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好捏的軟柿子」。但文章認為,這時候更需要中國冷靜應對,「中國不鬥氣,不與美國爭一日之短長、圖一時之痛快」。這篇評論讓人明白了中國為什麼能如此低調、冷靜地應對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以及隨後特朗普推文對中國匯率和貿易政策的攻擊。這表明,在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或宣布國務卿人選之前,中國將淡化並低調應對這一事件。
-
紐約時報:私募一哥徐翔認罪,承認內幕交易操縱股價
曾經紅極一時的中國私募一哥徐翔被指控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在山東青島法院接受審理。在庭審中,徐翔已經承認了自己有罪。法庭審理髮現,徐翔還與13家上市公司高管勾結,操縱公司重大敏感信息公告的發佈時間節點和程度。另外兩名被告也已認罪。徐翔案表明了中國查處金融違規違法行為的決心。治理金融市場是中國正在實施的三大運動的一個核心內容之一。這三大運動包括已經致100多萬大小官員落馬的反腐運動和去年股災後的金融市場治理行動。
-
美聯社:中國要求美國不要阻撓正常的商業併購活動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中資企業對德國半導體公司愛思強的收購案後,中國敦促美方停止對正常商業併購活動的無端干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月5日表示,中國福建宏芯基金對愛思強的收購「純系市場行為」。「我們希望美方停止對中國企業捕風捉影,為中國企業投資提供公平環境和便利條件。從長遠看,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據悉,這是三十年來美總統第三次以安全為由否決中資公司的併購活動。然而,德國政府還在就該併購案進行自己的審查。歐洲國家歡迎中國投資,同時,由於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進行類似的併購活動,中國也面臨著不小的批評聲音。
- 【BBC News】中俄聯手否決聯合國阿勒頗停火決議
- 【華爾街日報】城市基建規模龐大,產業基金成為掩蓋債務的利器
- 【彭博社】中國投資給東南亞國家帶來快速變革
- 【金融時報】特朗普是在利用台灣問題與中國討價還價嗎?
- 【華爾街日報】特朗普的推文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
- 【金融時報】人民幣匯率報價的異常讓人大跌眼鏡
- 【路透社】戴姆勒考慮在華生產電動汽車
- 【Foreign Affairs】特朗普的亞太戰略
- 【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博客圈)】一場虛驚:人民幣並未暴跌
- 【財富雜誌】人民幣匯價暴跌烏龍事件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 【財富雜誌】中國國企龐大缺乏活力,私企熱衷創新生機勃勃
- 【Quartz】若臉譜進軍中國市場:唯臉譜公司自己不是贏家
- 【NPR】中國是如何應對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一事的
- 【East Asia Forum】互聯網能給中國金融業帶來革命性變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