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
路透社:中國:新的對朝制裁不應傷及「正常」貿易
中國外交部12月1日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新通過的對朝鮮制裁措施不應影響正常的經貿活動,也要避免對朝鮮民生和人道需求造成不利後果。在朝鮮於9月進行第五次也是威力最大一次核試驗後,安理會15個成員國進過反覆磋商,終於於30日通過新的、更嚴厲的對朝制裁決議。新決議旨在把朝鮮的年度出口收入削減四分之一。主要是限制朝鮮的煤炭出口,將煤炭出口量削減60%,即每年的出口量不超過750萬噸,或出口收入不超過4億美元。據悉,中國是朝鮮煤炭的唯一買家。外交官員表示,依據新的制裁決議,中國將大幅削減朝鮮煤炭的進口,與2015年相比,進口額預計將削減7億美元。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日表示,「第2321號決議既出台了新的措施,體現了安理會的決心,也指出要避免對朝鮮民生和人道需求造成不利後果,無意對正常經貿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
華盛頓郵報:對華貿易或許是希拉里敗選的原因
在過去15年間,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這一點或許正是斷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白宮之路的原因。至少,這是一干知名經濟學家假設性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們發現,同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競爭,不僅改變了美國的經濟情況,也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生活。他們通過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源自中國進口商品的普及率只有現在水平的50%,那麼贏得威斯康星、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將會是民主黨,而非共和黨。他們還發現,特朗普在競選時大談特談的貿易和全球化對大選的影響力之大,可能超出了此前的想像。
新 聞
- 【華爾街日報】刺激措施和房地產市場共同拉動中國經濟
- 【路透社】中國11月製造業PMI指數走高,通貨膨脹壓力集聚
- 【華爾街日報】微軟、英特爾和IBM等反對中國的網絡安全新規
- 【BBC】聯合國對朝實施嚴厲制裁,限制其對華煤炭出口
- 【美聯社】江西電廠遇難者家屬將簽協議領取賠償
- 【金融時報】中國HIV陽性人數上升,引起極大關注和擔憂
- 【金融時報】中國對豪車加征10%的消費稅
- 【紐約時報】中國將重新考量職業打假人的問題
- 【華盛頓郵報】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升至兩年來的新高
- 【每日電訊報】英前副首相在四川為泰坦尼克複製品開工站台
觀點評論
- 【財富雜誌】中國經濟為何能陡然間走強
- 【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博客圈)】中國艾滋病的根源性問題
- 【福布斯】山西陝西煤炭之城轉型發展旅遊,問題是有人去嗎?
- 【The 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南海仲裁裁決與南海的未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