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
紐約時報:特朗普、中國與台灣問題:爭端及緣由
從美候任總統特朗普12月2日接起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來電的那一刻起,特朗普即趟了渾水,涉足了亞洲持續最久也最為敏感的問題: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問題。大陸與台灣的紛爭可以追溯到1927年內戰爆發之時。在1949年內戰結束時,獲勝的一方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而國民黨政府則退守台灣。自此之後,無論是美國在任總統或者是候任總統,都沒有同台灣領導人通過電話。特朗普2日與蔡英文通話,結束了這一維持了幾十年的慣例。
-
路透社:中國呼籲伊朗核問題各方信守並履行協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2月5日在北京與伊朗外長舉行會談時表示,無論伊核全面協議簽署國的國內局勢如何變化,希望協議繼續得到全面和有效的執行。伊朗外長扎里夫說,「我們不允許任何國家單方面破壞這一協議。如果它真的這麼做的話,伊朗自有應對之策。」在習近平主席今年1月訪問伊朗之後,伊朗希望加強同中國在經貿和安全領域的關係。伊朗與美國就核協議的緊張關係早在美大選之前就開始了。當時,美參議院通過決議,決定把對伊制裁延長10年,(而這是違背伊核協議的)。伊朗曾表示,一旦該決議被簽署實施的話,伊朗將給予報復。
-
洛杉磯時報:美拱手把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地位讓給了中國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就在幾年前,當中國是氣候行動的局外人時,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努力是何等舉步維艱嗎?然而,幾年的光景,或者說是美國的一場選舉,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期間,官方新華社發文稱,「中國在氣候變化談判和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文章表示說,中國主動自願與締約國一起努力,為拯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採取了諸多措施,包括出資數十億美元設立氣候變化基金等,以應對氣候變化並為它國提供新能源技術等。而隨着2017年的來臨,中國註定會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而美國則會變成一個新的氣候行動的無關方。
新 聞
- 【BBC News】北愛爾蘭首席部長福士特啟程訪華
- 【華盛頓郵報】中國要求美國不要干預企業的併購活動
- 【CNN】內蒙赤峰煤礦瓦斯爆炸致32名礦工罹難
- 【華爾街日報】澳大利亞和中國取消航空乘客運力限制
- 【Variety】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華周末票房達4100萬美元
- 【路透社】中國中車的海外擴張計劃:建更多工廠
- 【華爾街日報】中國稱特朗普團隊應清楚台灣問題的重要性
- 【南華早報】中國的資本管制『不會影響匯率和人民幣國際化』
- 【華爾街日報】特朗普攻擊中國匯率和貿易政策,人民幣和新台幣匯率下跌
觀點評論
- 【Quartz】中國在南海不僅修建有軍事設施,還有足球場
- 【紐約時報】中國青睞的不是硅谷技術,而是硅谷文化
- 【Quartz】中國如何回應特朗普的叫板:最好和最糟的情況
- 【路透社】美國干預並不意味着愛思強收購案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