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印度洋的權力之爭

2023-05-08

儘管受到的媒體關注不如南海或者西歐等地,印度洋仍是美國和中國競爭的關鍵區域。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主要能源生產國都位於該地區。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 (UNCTAD) 的數據,超過 50% 的全球航運和 70% 的全球石油運輸途經印度洋。除了提供商業航線和豐富的能源資源外,印度洋還擁有三個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戰略意義的航道之一。

馬六甲海峽是咽喉要道之一,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起東南亞、南海與印度洋。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因為它使得能源能夠從海灣地區運輸到中國、日本、韓國和整個東南亞地區。第三是曼德海峽,位於“非洲之角”(非洲東北地區)和阿拉伯半島的也門之間,連接起紅海和印度洋。同樣重要的還有莫桑比克海峽,它位於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之間,是貨物經由好望角運往歐洲、美洲和亞洲的重要貿易通道。

無論哪個國家,如果能夠控制這些咽喉要道,就能在控制這些地區的航線、能源運輸和整體地緣政治安全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其他印度洋沿岸國家則將繼續依賴這些強大的國家,實現公海航行自由。

過去4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國家。根據世貿組織的報告,2021 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 6 萬億美元。而且,它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保護其經濟利益所必需的,並直接挑戰美國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隨着兩國爭奪全球霸權,這場鬥爭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基於其在非洲之角附近開展的打擊海盜任務,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洋島嶼國家和沿岸國家的強大合作夥伴。2017年,中國在印度洋沿岸的吉布提建立了首個海外軍事設施。雖然法國、日本和美國在吉布提同樣建有設施,但中國的基地鞏固了它在該地區的重要地位。憑藉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擴大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之一,中國在印度洋沿線國家大力投資港口、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此舉旨在加強地區互聯互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進一步便利中國出口產品經過印度洋。

因此,中國近年來一直尋求增加在印度洋的海軍部署,並開發了一些分析人士所說的“珍珠鏈”:印度洋沿岸的商業設施網絡,包括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和吉布提。眾所周知,中國正在緬甸、孟加拉國和塞舌爾尋求建設更多的此類設施。為了獲得這些港口設施,中國借鑒了歐洲殖民者和美國的做法——這種做法開始於 1557 年葡萄牙在澳門定居。只是,希望中國獲得這些港口的目標不同於這些國家。

中國在印度洋的存在感日益增長,引起了一些國家的擔憂,尤其是印度——它認為,中國的活動對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構成了戰略挑戰。在尋求壓制中國的過程中,印度和美國及其一些盎格魯-撒克遜盟友(如澳大利亞和英國)、日本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中國人認為,美國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亞島的秘密基地,在吉布提、新加坡、澳大利亞的其他設施,以及美國與印度簽訂的四項基礎軍事協議是潛在威脅,傷害到中國的利益。此外,中國還認為,Quad(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和 AUKUS(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聯盟展示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意圖。

印度也在大張旗鼓地加強在印度洋地區的軍力。2001 年建立三軍綜合司令部之後,目前正處於建立軍事設施的後期,可以讓更多的軍艦、飛機、部隊和無人機駐紮在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這些島嶼中,與印度尼西亞和馬六甲海峽的最近距離只有90 海里。所以,印度的軍事部署靠近中國經濟的生命線,非常危險。

印度還獲得了在阿曼杜庫姆港設立監聽站的權利,以監測中國在印度洋的可疑活動。此外,通過與日本合作,印度軍隊可以進入吉布提港獲取物資補給。

在毛里裘斯的阿加萊加群島,印度修建了一條 3000 米長的跑道,能夠起降印度海軍的波音 P-8I 海上巡邏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關於印度洋的一份報告稱,這將使印度能夠密切關注該部分海域,“將成為印度海域感知的重要中轉站”。

隨着印度洋地區的軍事行動日益頻繁,被譽為美國19世紀最重要海軍戰略家的阿爾弗雷德·馬漢的預言似乎正在成為現實:“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亞洲。這片海洋是通往七大洋的鑰匙。在21世紀,世界的命運將取決於印度洋。”

崛起的大國試圖通過更強大的軍事能力保護自身經濟利益,這將不可避免地挑戰現有秩序。今天的中國正處於這樣的狀態。印度面臨的挑戰,是確保該地區不會成為外來者的陣地;中國的挑戰,則是照顧到印度在廣闊印度洋地區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才可能成就“亞洲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