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倪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若不能共克時艱,中美關係將加速滑落

2020-04-09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jpg

新冠疫情開始肆虐之際,中美關係剛好走到了一個關鍵的檔口。經歷了長達一年半“史上空前規模”的貿易戰,兩國在今年1月15日最終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中美關係由急向緩。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世人普遍期待,中美這兩個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能拋開成見,攜起手來,像2008年共同應對全球金融風暴、2014年共同應對非洲埃博拉疫情那樣引導全球應對共同威脅,為世界的發展和協作提供穩定的預期。然而,從截止到目前兩國之間的互動過程來看,美方卻發出了一些令人困惑的信號。

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遭受疫情表達了同情,表示願意提供支持和開展合作。特朗普總統多次公開表態,稱美國全力支持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願派遣專家前往中國,並以其他各種方式向中方提供援助。特朗普還說,中方在極短時間內就建成專門的收治醫院,令人印象深刻,這充分展示了中方出色的組織和應對能力,相信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美方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抱有信心,並將本着冷靜態度看待和應對疫情,願通過雙邊和世衛組織渠道同中方保持溝通合作。

許多的美國流行疾病專家和政策研究者也呼籲支持中國的抗疫行動,開展中美合作。與此同時,美國社會各界紛紛向中國捐款捐物。美國慈善機構向湖北提供了16噸疫情防控物資。比爾·蓋茨基金會宣布提供1億美元資金,用以在全球範圍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其中500萬美元已交付中國相關機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委會、喬治·布殊美中關係基金會積極籌措口罩等醫療物資,由聯邦快遞公司包機免費運來中國。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來華,同鍾南山院士等中國同行一道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美國仍有相當多的政客、戰略精英、媒體從大國戰略競爭視角對待中國,沒有放鬆對中國的戰略彈壓,一些人甚至把疫情視為抑制中國崛起的機會。美國學者米德寫了題為《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的文章。

近期,美國一家智庫發表了題為《大國持久戰》的研究報告,建議美國的對華戰略競爭應從“縱向升級向橫向升級演變”,美國應主動擴大對華競爭範圍,在太空、網絡、深海等新空間限制對手的行動範圍,在輿論、經濟、生物等綜合領域遏制對手的發展潛力。在各種反華勢力的共同鼓噪下,美國發起了新一輪與中國的對抗,並對中美關係及兩國合作抗擊疫情形成了巨大幹擾。

首先,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再三強調疫情可控、可治,但美國政府仍陸續做出對華旅遊限制、入境限制以及撤僑等一系列“過激舉動”,渲染恐慌,製造隔閡,並對中國的防疫行動橫加指責。國務卿蓬佩奧聲稱,新冠病毒在中國爆發是其治理體製造成的。聯邦參議員科頓毫無根據地誣稱疫情是中國秘密研發的生化武器泄露導致的,“中國可能有一個生物戰計劃”。美國一些主流媒體不斷發文渲染疫情,指責中國政府“防控不力擾亂國內外民生”,竭力唱衰中國經濟、抹黑中國形象。

其次,繼續在經貿、科技、金融等領域打壓中國,推動中美“脫鉤”。2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公告,宣布取消包括中國、中國香港在內的25個經濟體享有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展中成員優惠待遇。2月13日,美國檢方指控華為串謀從六家美國科技公司竊取商業機密。2月14日,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國務卿蓬佩奧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上警告歐洲國家,如果它們讓華為參與推出5G技術,將是“選擇獨裁而非民主”,要求英國從允許華為部分參與其5G建設的立場上“及時回頭”。2月15日,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考慮阻止通用電氣公司向中國出口LEAP-1C航空發動機。2月17日,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將試圖切斷華為的半導體供應,全世界所有有意使用美國設備為華為公司生產芯片的公司都必須獲得美國的許可。

第三,在政治上製造事端,不斷抹黑中國。1月28日和3月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和“2019年台灣盟友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這是繼2019年通過涉香港法案和涉疆法案之後,美國國會的新的挑釁舉動。2月18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將五家中國主流官方媒體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3月2日,蓬佩奧宣布,對中國駐美五家官媒機構實行人員上限,中國籍僱員需要從目前的160人減少到100人。蓬佩奧近期更是利用各種場合就新疆、宗教、孔子學院、“一帶一路”、南海、5G等問題指責中國。

傳染病跨國傳播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威脅。1918年,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時,“西班牙流感”疫情在歐美爆發並迅速擴散到全球。在此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這場疫情奪去2500萬到4000萬人的生命,比持續了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還多。面對流感給整個人類帶來的慘禍,世界衛生組織的前身國際聯盟衛生組織應運而生,開啟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克疾病的進程。從20世紀初至今,作為全球衛生安全重要行為體的中美兩國曾多次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流行性疾病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挑戰。自2003年起,中美兩國政府明顯加強了在全球衛生領域的雙邊合作。2003年非典疫情在中國消退後,時任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曾訪華與中國衛生部簽署為期多年的雙邊合作文件,以協助中國發展建設更為成熟和系統化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2004年中國出現H5N1型禽流感病毒,中國國家流感中心與美國疾控中心首度合作,提升兩國在疫情監控和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2005年中美兩國政府啟動“新發和再發傳染病合作計劃”,並於同年創立中美衛生保健論壇。2006年中國衛生部與美國衛生福利部又簽署一份旨在擴大雙方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諒解備忘錄。2011年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預防禽流感國際合作計劃”,中美兩國在其中圍繞H5N1型病毒防控進行合作。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在美國、墨西哥爆發並迅速席捲全球,中美兩國很快實現了信息和技術共享,快速推動疫情的國際監測和相關疫苗開發工作。同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中美兩國達成共識,在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預防、監測和報告方面加強合作,其涵蓋範圍包括H1N1、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2013年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國出現,中國率先研發出針對該病毒的疫苗,並與全世界分享。在整個H7N9病毒爆發期間,中美兩國的疾控中心共享數據並開展聯合研究,並在全球範圍內分發病毒檢測試劑。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發,中美兩國迅速啟動醫療援助,在非洲開展實地合作,包括共同協助非洲國家建立疾控中心。

然而,自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嘗試在多個層面與中國“脫鉤”,這種行動也蔓延到公共衛生領域。2018年,美國關閉了設在北京的國家科學基金會辦事處,同時暫停了與中國的“全球艾滋病”合作計劃。隨後,在聯邦政府授意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疾控中心均陸續減少常駐北京辦事處的人員。在疫情尚未擴散之前,美國國家安全部門已經開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出手阻撓中美科研合作,甚至逮捕了一些業內知名的美國學者。在這種政治風向下,美國科研人員獲取政府支持以協助中國抗擊疫情的願景成為奢望。更有甚者,特朗普政府內有人慾將新冠肺炎疫情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甚至做出“疫情將促進制造業迴流美國”的判斷。在特朗普政府此番操弄下,中美防疫合作嚴重受阻,兩國之間的負面情緒越積越深。

病毒沒有國界,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交融,休戚與共。正如習近平主席2月7日應約與特朗普通電話時指出的:“流行性疾病需要各國合力應付。”隨着疫情的不斷蔓延,已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有識之士認識到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日前《華盛頓郵報》刊發了一篇題為《美國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中衛生合作崩潰》的文章,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中衛生合作得到培育和發展。戰略科學合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如果我們不能在應對新出現的感染等風險方面開展合作,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問題在於,形勢的發展往往並不以人們的良好意願為轉移。如果錯過新冠疫情提供的合作機會,中美關係繼續沉淪並滑向惡性競爭的概率將大為提高,不僅是中美兩國,世界也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摘自世界知識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