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需理性評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2022-05-18

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22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宣稱“中國遠未履行美中貿易協議中的承諾”,甚至罔顧事實地對中方所做努力全盤否定,並威脅進一步採取制裁措施。這種非理性認知與評估只會讓未來中美經貿關係蒙上更大的陰影。

2020年1月15日,中美經過23個月共計13輪談判,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協議涉及中方承諾的農業和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以及增加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等內容。兩年多來,世界局勢和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給“第一階段”協議的全面落實帶來直接挑戰。中方高度重視協議履行,克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等不可抗力的壓力,在協議履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按照中方統計數據,從2020年1月協議達成至2021年4月底,中方完成的協議內商品自美進口額達1470億美元,按月度正常進口目標額計算,完成協議目標近62%。

同時,中方在知識產權、食品和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等方面積極落實協議相關條款。在知識產權方面,近兩年中國加速出台了一系列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比如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修訂了《著作權法》,《專利法》第四次修訂,加快推進《海牙協定》、《馬拉喀什條約》加入進程,接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新一代國際經貿規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事實勝於雄辯,2021年國外申請人在華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1萬件,同比增長23%;商標註冊19.4萬件,同比增長5.2%。而其中,美國申請人在華髮明專利授權、商標註冊數量則分別增長32.1%和17.3%。

中國金融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幅度更大。按照“第一階段”協議金融服務章節內容,中國取消了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摩根大通期貨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控股期貨公司,美國運通、萬事達卡、惠譽等機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體現了中國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反觀美方,其承諾的中信集團、中國再保險集團、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機構進入美國市場,至今申請尚未批准。而在對中國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的非歧視性待遇方面,美方不僅消極抵制,更利用中美關於中概股監管協調的矛盾變相打壓中國金融公司。

2018年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加征關稅的商品價值高達3700億美元,加征關稅稅率從7.5%-25%不等,導致美對華出口商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由關稅戰之前的3.1%飆升至19.3%,給中美經貿關係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中方為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在協議執行過程中,中方既遇到了全球疫情等種種不可抗因素,更遇到華府內部對華“鷹派”強行推動“脫鉤”,主觀製造對抗氛圍的一系列做法,這對履行協議形成了極大幹擾。

首先是世紀大疫情的嚴重衝擊。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特別是美國國內疫情加劇等不確定性因素對美國出口供給造成嚴重影響,美國供應鏈危機持續發酵,物流阻斷,貿易成本大幅上升,直接影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有關製成品和能源產品貿易增長目標的實現。

此外,價格波動等因素也形成了較大的制約。2017年中國自美進口能源產品69億美元,協議要求2020年在2017年基礎上增加185億美元,2021年增加339億美元,兩年增量是2017年的近8倍。2020年中國進口美國能源產品98億美元,成為美對華出口增長最快的部門。然而,2020年受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影響,中國採購美國能源數量雖大幅增長,但價格跌幅限制了貿易額增長幅度,總金額也未能達到協議目標。

而更大的阻力來自於美國對華的戰略遏制。高技術產品是美降低對華貿易逆差的優勢領域,然而,美方卻將高技術領域視為“最優壁壘”,多年來一直採取限制對華出口的各種舉措。特別是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全面強化對華科技打壓,打壓不斷向技術上游環節延伸,並逐步向整個科技生態系統擴展,如聯合協調部署出口管制措施,實行外資安全審查、電信許可證審查,收緊中資企業赴美上市融資渠道,以及使用其他針對性的清單制裁工具。受此影響,中美現有基於各自比較優勢分工的貿易合作,尤其是部分關鍵和核心領域的貿易關係受到嚴重衝擊,直接阻礙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有效執行。

事實上,如若中美博弈再度升溫,則難以按照協議設想完全兌現目標。“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不應是美方單方面威脅要價,而是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執行落實,更需要美方創造條件和氛圍,消除對抗和不必要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