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魏尚進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使中國的減稅在財政上有可持續性

2019-04-08
b.jpg

中國即將把社保基金的單位繳費比例從18%-20%(各地區有所不同)降到16%,同時將增值稅率從16%降到13%(大部分企業)。此前中國已經宣布對首筆300萬元人民幣(44.7萬美元)應稅所得減征公司所得稅。這些政策舉動或可及時有效地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但也會加大未來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

政府的收入損失不會與稅率的下調完全成正比,因為政府還可以加強執法,減少逃稅。儘管如此,政府預計稅改方案僅僅在今年就將導致它的收入大幅減少2萬億元,約等於GDP的2.1%。這一政策方案有可能讓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從GDP的2.8%增加到5%左右,並在中期內使中央政府的債務從GDP的47%增加到70%左右。除此之外,還存在着縮小社保體系資金缺口的相關負債,以及大規模的地方政府債務,整體公共債務可能增長更多,未來幾年內有可能達到GDP的150%以上。

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政府債務無法持續,通常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避免這一結果,中國可以考慮三項補充性改革。

首先,政府應使增值稅下調變成臨時的,並宣布2018年的稅率將於2021年恢復(經濟如果未達到增長潛力的話可以延期)。臨時性減稅不但可以減輕政府債務長期值的壓力,實際上還會比相同幅度的永久性減稅更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因為這樣一來家庭和企業會有儘快消費和投資的動力。

其次,中國應當用新稅來取代對溫室氣體排放和其他污染的行政限制。這個覆蓋範圍很大,因為按照每年的排放量計算,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污染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按累計排放量計算美國仍然是最大的)。而且中國公眾對環保政策的要求越來越高。

中國在某些污染方面有規模不大的許可證交易計劃,但大多數還是針對特定企業的特定活動用行政限制的形式來控制。雖然這些限制和稅收一樣,是通過增加企業的成本減少排放,但它無法為政府帶來收入。這種做法還會使類似行業的生產商之間出現邊際生產成本差異,進而使企業效率降低。

更好的方法,是讓大部分或所有的行政限制被污染稅和排放稅取代——兩者並不相同,有些污染不涉及溫室氣體排放——並將覆蓋範圍擴大到其他目前不受限制的負面行為,包括通過降低企業必須付出成本的門檻來推進許可證交易計劃,取消對企業或行業的許可證豁免。這種做法不但將促進財政的可持續性——增加的收入總計可達GDP的2%——而且還能提高整體資源配置的效率。

最後,中國可以通過精簡其龐大的行政層級來減少政府的支出(中期內)。最近幾十年來,許多全球性大公司都利用新技術減少了從高管到工廠工人的僱員層級,降低成本並提高了效率。

相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前成立以來,中國政府一直保持着六級行政管理的結構,從中央政府開始,向下依次為省、地、縣、鄉、村。這個龐大的行政機器僱用了1400多萬名公務員,還有數百萬不在編的人為政府機構工作。

中國已經是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的全球領先者,具備成為電子政務領先者的一切物質基礎。利用數字技術,中國可以取消它的一到兩個行政層級。這將減少政府的總支出,改善政府的服務,並有助於減少腐敗。

一個顧慮也許是,政府裁員會進一步惡化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這種削減不必在一夜之間完成,可以制定較長期的裁員計劃,隨着時間推移利用退休和正常辭職來縮小政府的整體規模。通過給尋找工作提供適度的刺激性補貼,也可以鼓勵更多的自願離職。用這種方式,政府規模在八年內可以縮小15%到20%,而且會更加高效。

中國最近的減稅是為了一個重要目標,即應對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要解決未來的債務危機風險,應該採取一些新的補充措施,包括“臨時”削減增值稅率,擴大對溫室氣體排放和其他污染的稅收範圍,縮小政府規模。這些改革將使中國更加高效,更加繁榮。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Making China's Tax Cuts Fiscally Sustainabl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