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結束貿易戰:應對科技領域緊張態勢

2018-05-18
d.jpg

當特朗普政府第一次提出要在貿易領域對抗中國的時候,很多分析人士都懷疑中美雙方是否願意讓言語升級為貿易戰。數月後的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美國生產的豬肉和農產品等商品堆放在中國港口無人問津,兩國公司也開始遭遇實打實的損失。

所有這些都讓人不禁要問,特朗普政府到底希望從對抗北京中獲取什麼,美國政府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究竟如何契合美國的大戰略。白宮表示,美國方面希望迫使中國遵守管理知識產權的國際規則。白宮同時宣布,提議中的對約1300種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將是對中國在長達數年時間裡竊取知識產權和採取不公平貿易手段的懲罰。

美國的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已經開始批評白宮的這種願景,他們稱其為直接取自特朗普民粹主義劇本的另一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研讀當下的情勢,就會看到現實遠為複雜。

從本質上說,眼下美中兩國貿易關係遭遇的困境僅僅是雙方在科技領域長期存在敵對情緒的最新表現。隨着中國的高科技製造業越來越先進,在這一進程中,該國經常利用其龐大的市場規模來要求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在其他一些領域,中國還被指責抄襲,甚至赤裸裸地偷竊外國的商業機密。多年以來,華盛頓採取了多項措施反制中國的這種行為,但雙方已經開始轉而尋求充滿敵對性的手段,以求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取得優勢。

中國在科技領域擁有保護主義的漫長歷史,該國還以在本地市場幫助中國公司擊敗外國競爭者而臭名卓著,有時中國政府甚至會直接禁止競爭。這種干涉已經導致很多外國公司高調撤離中國市場,如谷歌以及最近的優步等。

眼下,中國立志要在諸如可再生能源、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幾個關鍵領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這令華盛頓的大驚小怪開始日益加深。對於美國一些政策制定者來說,以關稅形式出台的激烈報復性措施被視為是防止中國在新一代產業競爭中取得絕對性優勢的最後手段。

雙方都寧願為了幾家科技公司而在一場極具破壞性的貿易糾紛中互不相讓,其原因在於這些公司對於未來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隨着中國在軍事實力上慢慢接近美國,雙方開始在戰略科技領域攻擊對方的企業。例如,奧巴馬政府於2013年推動並通過了一項法案,以防止間諜活動為由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司法部等政府機構使用中國製造的信息科技產品。2015年,中國如法炮製,禁止思科、思傑和蘋果等美國公司與中國政府簽訂合作合約。同年華盛頓介入,提前阻止了英特爾和英偉達(Nvidia)向中國超級計算機中心出售芯片,美國表面上給出的理由是維護國家安全。

就在今年,美國又一次介入市場行為,出手阻止中國公司購買戰略行業的美國企業。2月,特朗普採取行動阻止了一家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Xcerra。一個月後,特朗普甚至否決了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半導體生產巨頭博通收購另一家主要半導體生產商高通的提案。他給出的理由是,這起收購案將為中國在全球芯片市場取得更好的立足之地鋪平道路。

面對中國科技企業日益增長的實力,華盛頓的焦慮變得如此顯而易見,以至於特朗普還阻止了其他一些戰略重要性並不那麼顯著的科技公司收購案。1月,美國政府拒絕了馬雲的阿里巴巴旗下公司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匯款公司速匯金(MoneyGram)的交易申請。

今年,華盛頓在貿易問題上的敵對態度正值中國科技巨頭面臨轉折點,這些公司正在迅速消除與美國公司之間的差距。在當前階段,無論華盛頓出台多少關稅措施都已經無法將時鐘倒轉,去阻止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而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將不成比例地傷害兩國那些無關產業。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告,從葡萄酒製造到堅果樹耕種,這些領域的美國勞動者將成為北京準備出台的報復性措施的最大受害者。

已經清楚的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已經令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坐立難安,而中美兩國間激烈的貿易糾紛是美國試圖控制中國的最後手段,而這一手段很可能帶來負面後果。與其投擲炸彈、立場強硬,華盛頓應當把當下的形勢看成是一個機遇,以具有建設性的方式與中國展開接觸,並自省該如何加強自身的科技領域。

隨着中國公司逐步成長,並走出國門走向全球,它們自然需要以更為透明的方式生產運營。很多人視其為黃金機遇,來給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美國政府還可以通過增加對美國大學和實驗室的聯邦資助,來應對中國對科技研發領域大規模的投資。

中國崛起的故事以及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引發的摩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眼下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在兩國交往的歷史中也並非沒有先例。然而,與其在追求最先進科技突破的競賽驅動下,一頭扎進弄巧成拙貿易政策,雙方應當關注能在國際層面上實施的現實道德原則。若缺少這些,中美兩國將只會繼續一邊被嫉妒心驅使,一邊瘋狂追求技術主導,同時時不時地拿市場旁觀者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