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關稅政策的代價與後果

2018-04-18
4.jpg

利用關稅來解決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將掣肘美國長期以來的經濟領導力。與相關貿易夥伴的雙邊談判和WTO機制,則能為解決貿易爭端提供一個破壞性較小的路徑。單方面加征關稅有可能招來報復並引發貿易戰,而貿易戰可能失控。盟國和夥伴國也許會受到附帶傷害,區域和全球生產鏈有可能受到影響,而且,它可能樹立一個壞的先例,讓其他國家在與合作夥伴解決貿易爭端時效仿。在美國退出TPP并力爭重談北美、美韓、美日自貿協定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只會加劇人們對美國承諾維護既有貿易體制的疑慮。

鋼鋁關稅(還有之前的太陽能電池板關稅)是“美國優先”計劃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下一輪炮火。特朗普政府認為,該關稅是朝糾正美國與別國貿易逆差、重振美國製造業邁出的一步。不過,雖然中國是最大鋼鋁生產國,但它並不是美國的重要供應來源。而美國最終做出了重新調整,給予盟國關稅豁免,這讓人覺得中國才是關稅的真正目標。

美國徵收關稅利益何在,對此是有爭議的,而且它不可能解決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該問題是結構性的。市場力量並不承認國家親和力,投資者要追逐利潤最大化,美國企業也不例外。它們要投資的地方,得讓它們能實現低投入高產出,並且有巨大的市場提供巨大的機會。

全球生產鏈的相互關聯意味着,旨在懲罰中國的關稅也會讓其他國家受到間接影響。雖然,無疑,知識產權剽竊和工業間諜活動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但美國技術競爭力下降的背後,還有對研發和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投入的減少。儘管可以說,為了國家安全,需要振興鋼鐵等基礎產業,但這並不符合比較優勢原則和美國對高附加值技術產品的偏好。去年美國通過了歷史性的稅制改革,其目的是吸引外資和讓美國的公司留在美國,而發起貿易戰只會讓投資者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

迫使外國公司為換取市場准入轉讓技術和專有機密,以及採取其他不公平貿易做法(如傾銷、貼補、產業規劃、國企優惠待遇、市場限制),被認為是近年美國企業在華投資減少的原因。雖然“301條款”關稅能否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待觀察,但國內外都把它看成強有力的信息,表達美國對中國貿易行為的不滿。不過應當指出的是,由於對國家安全的解釋不斷擴大,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也將遭遇挫折。

對美國來說,解決貿易不平衡和振興美國製造業,不應以破壞既有經貿秩序和讓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韓國、日本等美國的盟友加深對“美國例外論”的成見為代價。認為美國在協議中處於不利地位,而要求重新談判雙邊(如美韓、美日自貿協定)和多邊貿易安排,尤其是最初由美國牽頭的貿易安排(如NAFTA、TPP),將削弱美國的吸引力。事實上,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TPP-11/CPTPP(“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得到推動,就是對美國態度的一種強烈反應。這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的維持美國世界頂級經濟強國目標來說是災難性的。

最近一輪關稅符合單邊行動模式,其目的是報復“利用美國”的國家。這些關稅的徵收很少或根本沒有與盟國協商,它破壞了全球貿易規則。美國主要農產品和製造業出口商將面臨中國可能的報復,它們也許會遊說政府重新考慮其政策。其他供應國,如巴西、阿根廷,則可能獲得美國大豆出口商丟失的市場機會,從而受益於美中貿易戰。歐洲空客公司有可能取代波音,成為中國最大的飛機供貨商。

或許,特朗普總統是想利用這些關稅試水,看看中國有什麼反應。他動用關稅的決心——雖然有政府要員批評這項政策——表明他是多麼認真地在堅持削減貿易逆差和恢復美國工業實力的競選承諾。這也許為他與北京的談判提供一些籌碼。關稅生效之前仍有窗口,這是雙方坐下來談判的機會。美國徵收關稅是否會迫使中國調整貿易行為,還要走着瞧,但特朗普已經明確展示了其政府的決心,那就是遏止他所認為的不公正外部力量給美國帶來的損失和商業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