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對華交易性貿易政策有可能陷入僵局

2017-05-26
S2.jpg

近期美國和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顯示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海湖莊園會晤開始產生具體成果。這一協議包含對雙方都有利的內容,並將令美國牛肉產品、液化天然氣和某些金融服務進入中國市場。

儘管這一協議對雙邊貿易的影響將非常有限,未來一到兩年內的規模僅約數十億美元,但其凸顯了在特朗普和習的培育下雙邊關係的回暖。它還意味着中美關係的基調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政策影響下,兩國日趨視對方為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領域的競爭對手。奧巴馬刻意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推銷為“我們的規則,而非中國的”,勸誡美國應區別於中國,繼續領導全球貿易秩序。

這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一種更為交易導向的特殊做法正在塑造中美關係。這一做法更符合中國就雙邊問題創造雙贏解決方案的想法。這一貿易協議的最直接影響將是美國牛肉行業長期爭取的對中國出口牛肉。中國將相應獲得向美國出口熟制禽肉的機會。

同樣,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中國(數量增加仍有待時日)也是北京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並轉向更清潔燃料戰略的一部分。並且,允許美國金融服務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從事評級、債券承銷和清算,也都是中國改革其金融系統的更廣泛政策的組成部分。

總之,這些都是雙贏的交易。雖然皆大歡喜,但這種交易性策略也有潛在的隱患。首先,在這一策略之下經濟關係的推進勢頭很容易受制於政治因素。在罕見的兩黨一致行動下,美國參議院批准羅伯特·萊特西澤出任下一任美國貿易代表。儘管曾在傾向於自由貿易的里根政府擔任副貿易代表,但萊特西澤對國際貿易的看法更傾向保護主義,這和特朗普政府的整體基調一致。他的任命批准進一步顯示,傳統的自由貿易者在美國參議院正變得何其稀有。

因此,算賬的日子總會到來,因為雙方交易再多也不能解決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特朗普政府中已聚集了很多中國經濟政策的批評者,包括萊特西澤、彼得·納瓦羅,以及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

這帶來特朗普政府交易性策略的另一個根本性隱患:它沒有真正對症雙邊貿易失衡的根本性原因。美中貿易逆差與兩國的儲蓄/消費失衡,以及美元作為全球唯一貨幣錨的角色直接相關。

只要外國人願意持有美元來對沖貨幣危機風險,美元就會持續被高估。只要美國人的儲蓄偏好低於美國的投資需求,美國就需要從國外進口資本。這兩大動能的另一面就是美國出現貿易逆差,否則國際收支將無法平衡。

這種根本性問題不會因雙方交易而解決。要解決這一問題有賴於美國提高儲蓄率,而這會抑制消費,進而在短期內抑制經濟增長。特朗普經濟政策的這種矛盾將最終反過來困擾其政府。

毫無疑問,中國的政治經濟學採取了許多保護主義政策來扶持其新生產業,並令國內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特朗普政府已警告中國,美國也將採取這些保護主義經濟政策。相應地,美國也願意在某些方面對中國作出妥協,例如讓中國銀行和熟制禽肉更便利地進入美國市場。

相較於逐步滑入零和地緣政治競爭的奧巴馬政府而言,這已算得上進步。中美兩國都有收穫,並且兩國精神上的距離被拉近。對此理應讚揚。

不過,危險在於這種雙邊交易再多也無法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不遠的將來,為看到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實質性成果”,美國政府會否弱化它的激烈言辭(正如威爾伯·羅斯所說)?國會議員和特朗普的支持者又是否會同意呢?

交易性策略存在陷入這種僵局的風險。這雖然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但仍需要更多基礎性協議的支撐,例如美中雙邊投資協定。此外,特朗普政府必須明白,喋喋不休地嘮叨雙邊貿易逆差可能導致政治反彈,並導致全球最重要貿易關係脫軌。更冷靜的頭腦,以及更冷靜的言辭將有助於維持近期中美經濟關係的積極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