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斯蒂芬·羅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沒有中國的世界經濟

2016-10-27

中國經濟快完蛋了嗎?隨着債務堆積和房地產出現泡沫、國企僵化和銀行苦苦掙扎,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裡,中國越來越被看成是下一場災難。

S6.jpg

我仍然相信,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中國有戰略、資金和決心實現大規模結構轉型,成為以服務業為基礎的消費社會,同時成功規避令人生畏的周期性阻力。我當然知道眼下這是少數派觀點。

例如,美國財長雅各布·盧仍在表達令人費解的觀點,認為美國“不能是世界經濟唯一發動機”。事實上美國也不是,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的貢獻會是美國的4倍多。但也可能盧已經在他對世界經濟的評估中為中國作了最糟的假設。

如果中國懷疑者是對的呢?倘若中國經濟真的崩潰,像多數危機國家一樣增長率降到低的個位數甚至負數呢?中國當然是倒霉了,但搖搖欲墜的全球經濟也在所難免。在對中國經濟絕望之際,很值得從細處考慮這個思想實驗。

首先,沒有中國,世界經濟早已陷入衰退。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看來會達到6.7%,比大部分預測人士的預期要高得多。據全球經濟指標官方裁定機構IMF的數據,中國經濟佔全球GDP的17.3%(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實際GDP增長6.7%,相當於全球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沒有中國,這一貢獻就要從IMF下調到3.1%的2016年全球GDP增長預測中剔除,全球增長就會減為1.9%,大大低於通常預示全球性衰退的2.5%臨界值。

S7.jpg

當然,這只是在沒有中國情況下世界受到的直接影響。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還存在跨國關係。

所謂資源型經濟體,即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俄羅斯和巴西,它們會格外受到重創。作為一個資源密集型增長的超大經濟體,中國已經改變了這些GDP總量佔全球9%的國家。雖然這些國家聲稱它們的經濟結構多元,沒有過度依賴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但貨幣市場卻告訴我們另一回事:只要中國修正增長預期,無論向上還是向下,它們的匯率就會同步波動。IMF目前預測,2016年上述5國經濟將收縮0.7%,俄羅斯和巴西持續衰退,其他3國增長乏力。不用說,如果中國經濟崩潰,這一預測會大幅下調。

中國的亞洲貿易夥伴也一樣,它們大部分仍然是出口依賴型經濟,中國市場是它們最大的外部需求來源。不僅較小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如此,這一地區較大、較發達的日本、韓國和台灣也是這樣。這6個依賴中國的亞洲經濟體共佔全球GDP的11%。中國崩潰可以輕而易舉地讓它們總增長率減少一個百分點。

美國也是例子。中國是美國第三大也是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中國經濟如果崩潰,出口需求全面枯竭,美國2016年已經在平均線下的1.6%左右的增長率會再減少0.2至0.3個百分點。

最後再說歐洲。長期以來德國是歐洲僵化經濟的增長發動機,其增長仍嚴重依賴出口。這使中國進口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國現在是德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歐盟和美國。如果中國經濟崩潰,德國經濟增長也將顯著下滑,並拖累靠德國拉動的其他歐洲國家。

有趣的是,在10月份剛剛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用一章的篇幅分析了它所謂的“中國溢出效應”,在模型基礎上對中國經濟放緩的全球性影響進行了評估。與上述論點一樣,IMF重點關注了中國與大宗商品出口國、亞洲出口國和它所謂“有系統性影響的發達經濟體”(德國、日本和美國)的關係,這些國家最易受中國經濟低迷的影響。據他們推算,亞洲受到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資源型經濟體,三個發達國家的敏感程度估計是中國除日本以外亞洲貿易夥伴的一半左右。

IMF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全球溢出效應會使中國增長放緩的直接影響再增大25%。這意味着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停滯,按我們所做的思想實驗,總的直接影響(全球增長減少1.2個百分點)和間接溢出效應(大約再減少0.3個百分點)將使當前的2016年全球增長底線預估值下降一半,從3.1%降到1.6%。雖然這遠不及2009年創紀錄的全球經濟收縮0.1%,但與1975年(增長1%)和1982年(增長0.7%)兩次全球性嚴重衰退相差無幾。

我大概屬於為數不多對中國感到樂觀的人。而我對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我認為世界面臨的問題比中國經濟大崩潰嚴重得多。我也許是第一人出來承認,沒有中國的經濟增長,危機後的世界經濟會陷入巨大困境。看衰中國的人對他們所希望的事情必須小心了。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The World Economy Without China(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