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海上絲綢之路:現在還是明智方向嗎?

2016-07-21

中國的“九段線”、“海上絲綢之路”和南海海上油氣開發現在如何了?

7月12日國際仲裁庭裁決之後,這三者前景都不妙。

國際法官組成的海牙仲裁庭幾乎否決了中國在南海所有的領土主張。

法庭否決了中國的“九段線”,認為那是毫無依據的虛構。它還裁定被中國最近建成軍事基地的沙洲全部沒有領土權利。

所以,接下來呢?

當然,中國可能兩邊都不理。它可以宣布南海是中國的,而不管仲裁庭怎麼說,不管世界怎麼想。然後中國可以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ADIZs),拘捕在“中國”水域的“外國”船隻。

但這可能形成反作用。菲律賓、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能會阻礙中國船隻進入它們的水域,從而扼住中國的商業航道。這樣一來,中國可能被迫對自己實行一套規則,對別國實行另一套規則。

好得多的結果是,所有各方都宣稱自己勝利,然後大家繼續向前走。

比如,菲律賓可以宣稱在黃岩島(爭端的核心問題)上獲勝。美國可以宣稱在航行自由上獲勝。東南亞沿岸國家可以宣稱在獲得廣泛認可(除了中國)的海上專屬經濟區上獲勝。

即使中國也可以聲稱自己被誤解,從而宣布勝利(中國已經對南海嘗試過這一戰略,結果好壞參半)。

法庭對南海作出明確裁決後,中國的新戰略可能會是為降溫而重作調整,避開岩礁、沙灘和物理版圖,並爭取重新規劃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概念的潛在多邊利益。

這樣,中國就可以聲稱南海緊張只不過是誤解中國利他主義的不幸結果。

迄今,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口號仍然模糊。但基本上它意味着用中國資助的基礎設施收買鄰國,即人們所說的利用軟性金融條件進行“人民幣外交”。

讓中國在南海不合理的軍事戰略改頭換面,從領土霸凌轉向基礎設施外交,也許就是中國此刻把事情做對的最佳機會。在中國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鑒於“海上絲綢之路”仍是一個未定的、空泛的概念,中國應該很容易根據國際仲裁庭的裁決現實,對它進行重新包裝和推銷。

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時候,中國黨的領導人和國家控制的媒體可以宣傳南海問題是關乎貿易和地區福祉,而絕不是不平等的各方之間“贏者通吃”式的領土攤牌。

在中國內部,“海上絲綢之路”無疑包含着中國的期望,期望未來世界貿易秩序的組成是從香港、上海和北京向外延伸。的確,這有可能發生,但不太可能在本世紀中葉以前完成。

如果中國落實“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第一步或許是重啟擱置的與鄰國的一系列合作開發倡議。例如,菲律賓和越南過去都分別與中國進行過有關禮樂灘和東京灣的詳細會談。

印尼和馬來西亞也對合作開發概念作出過禮貌性的口頭承諾。台灣也是。

通過新成立的、中國控制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A)提供的資金,合作開發理念的發展可以獲得有力推動。

特別是,東盟國家可以讓垂死的跨東盟天然氣管道項目再獲新生。這個跨國天然氣管道項目將加深東盟十國能源市場的一體化。

管道網的支線還可以為海上聯合開發區提供服務,例如菲律賓的禮樂灘、印尼東北部的納土納地區以及越南中部的淺海水域。這有助於緩和中國與東盟易怒的南海沿岸成員國的緊張關係。

假設一切順利,它還會促成開發深海甲烷水和物、潛在的海洋風能和海洋溫差能的更大範圍合作。

東亞南停滯不前的另一相關基礎設施項目,是跨東盟電網(TAEG)。它是跨東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表兄弟,可以讓東盟十國電網加強跨境互連,實現升級、擴大和更深的聯通。

上述這些,給中國國家基礎設施領軍企業,如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國家海洋石油公司帶來巨大的機會。這兩家公司已經站在中國積極的南海政策的前列,成績有好有壞。

例如,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有一個25年合同,對菲律賓電網進行升級改造。雖然各方面進展順利,但未能阻止菲律賓去年以安全為理由驅逐中國國家電網的技術人員。

同時,中海油在迄今與越南和菲律賓打交道過程中,也扮演了既友好又不友好的角色。國家電網公司和中海油可以從中國資助的“海上絲綢之路”中獲得巨大利益,享受地區的社會許可。

處置得當的話,仲裁庭7月12日的裁決將標誌“九段線”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海上絲綢之路”。這還不確定,但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