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北京統計的可靠性:中國經濟快速放緩?

2015-09-22

“亞洲龍頭減速了,”《華爾街日報》在有關中國的文章中寫道,“這更讓許多外國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的增長率實際上比政府設定的2015年7%的目標還要低幾個百分點。”

ID714(chinas-economy-1024x652).jpg

難道中國官方對國內生產總值的估計比從前更加不準?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多少人在乎這一點,如果北京的數據出現幾個百分點的誤差,無論高還是低,也都無妨大礙。但隨着習近平本周開始對美國進行蓄勢已久的訪問,很多事情將取決於他的國家實際增長速度有多快。

例如,如果人們認為中國經濟夠強大,這位中國領導人在懸而未決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就有更多好牌可打。在這種情況下,外國企業會爭着去中國投資,並施壓白宮接受北京的條件。而倘若中國增長乏力,習就會被迫作出讓步,並開放更多的行業給外資。所以比投資協定最終結果更重要的,可以說是國際社會對習及其技術專家型官員管理經濟的信心。

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政府目標一致。一些分析家對此表示懷疑。“我不得不認為官方估計第一季度GDP增長7%很可笑,”日本一橋大學的伍曉鷹說,“我認為這完全不靠譜。”

雖然沒多少人認為第二季度增長與第一季度一樣強勁,但國家統計局出人意料地聲稱第二季度增長率仍達到7%。

這讓懷疑聲四起,而且理由都很充分。基礎指標顯示,中國經濟狀況要疲軟得多。例如,今年上半年廣受關注的鐵路貨運量下降10.1%,貿易額下降6.9%,建築開工面積減少15.8%。

電力消耗雖然增加,但增幅只有0.7%。多年來電力數據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可靠的指標。

為國家統計局辯護的人糾正說,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改變,在擺脫長期以來對製造業的依賴。他們認為,傳統指標不再像從前那樣重要。“工業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脫鉤,”著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說。

今年第二季度,工業對GDP的貢獻是43.7%,低於服務業的49.5%。

儘管如此,問題仍然存在,尤其當我們檢視製造業的時候。國家統計局聲稱,上半年工業產出增長6.3%,這很難與鐵路貨運量、貿易、建築開工和電力數據相符。

而且從各行業看,上半年很多行業的產出數據不是下降,就是僅有微幅增長,國家統計局對大型國有企業的調查也是如此。引人注意的是,鋼產量下降了1.3%,這是近20年來的首次。

Markit公司編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3月到6月製造業是收縮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連續下降也證明經濟的疲軟。例如6月份PPI下降4.8%,連續40個月負增長。

對工業產出數據的懷疑,也讓人置疑國家統計局有關服務業收入預測的可靠性。統計局稱,服務總產值2015年上半年增長了8.4%。

也許的確增長了這麼多,但服務業高速增長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為什麼呢?金融服務業受到了7月份股市暴跌的沉重打擊。為支撐股價,中國政府採取了措施,如最近宣布多種交易類型違法,這導致交易活動驟減。比如,政府舉措帶來的一項後果,是一度作為世界最大股指期貨市場的成交量,在7月到9月這段時間裡下降99%。股票交易量也大幅收縮。

因此,快速增長的金融服務業第三季度將是負增長。這意味着,加上製造業和消費的疲態,經濟增長明顯是低於7%這個門檻。但許多人懷疑中國不會讓國家統計局承認經濟有多麼低迷。真正考驗官方報告可靠性的,將是統計局發佈的第三季度GDP數據。

增長數字長期以來變得政治化了,現在尤其如此。中國高層領導人最近在安撫國際社會的時候不惜拿自己的威望冒險。譬如習近平上周在北京用新華社官方語言告訴來訪的美國工商界領袖:“經濟增速放緩是我們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消化刺激政策的結果。”

習的講話使經濟低迷看起來是政策有意而為的結果。增長率溫和下降,像2014年的7.3%和今年的7%,用合理調控來解釋是說得通的,但出現驟降就說不通了。這是對中國經濟管理的信心問題。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在周四的新聞發佈會上談及此事,提到了“對機敏熟練的關注”。

在人們擔心股價下跌和人民幣貶值之際,中國領導人不希望經濟基本健康問題受到懷疑。

信心支撐着中國經濟,這就是國家統計局10月份發佈第三季度數據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