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漏洞百出的夥伴協定

2015-05-18

美國人對政府在外交事務上耍花招已經習以為常。政府依靠謊言和假證據進行戰爭和干涉,借“國家安全”名義侵犯個人隱私,設立文件密級以避免尷尬的事情曝光,用篡改預算數據來掩飾離譜的軍備支出,以技術缺陷為借口掩蓋武器殺傷力過大的事實。

現在,政府又在另一領域――貿易和投資領域耍花招。這個花招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它得到兩黨實質性支持,更獲總統大力擁護。但它又與一般的立法有所不同。眼下,11個國家正等待國會的投票結果。奧巴馬總統更是積極爭取讓國會授權TPP獲得“快速通道”,也就是讓TPP跳過聽證會、徵詢公共意見和條款修訂過程,而由國會直接投票。就像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對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美國公司一樣,一旦國會通過TPP,它將對在亞洲有業務的美國公司產生新的刺激,會促使它們向海外轉移就業機會,會增加企業收益,也會減少海外和來自美國環境與工人的貿易保護。

不錯,TPP算是夥伴關係,但並不是我欣賞的那種。它要加強的夥伴關係與尋求更高工資和更多職業培訓的工人無關,與為保護自然環境奮鬥的草根組織也無關。它只會在被稱作全球化的殘酷競爭中,讓貿易和投資公司獲得更多利益。就像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最近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給美國跨國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曾經高調批評這類大型貿易協定的奧巴馬總統如今也成為TPP的頭號粉絲。這再次證明,無論自由派領導人還是保守派領導人,金錢對他們來說都是萬能的。當然大家都知道,由於克林頓夫婦與華爾街的關係,當年企業捐助人總是受袒護,北美自貿協定因而得到了大力推動。今天希拉里對TPP的態度也是曖昧不清的。

以下是TPP的幾處具體不足,其中每一項也適用於北美自貿協定:

·與政府說的相反,TPP輸出的就業崗位將遠遠多過它在國內創造的崗位。它將促使其他國家壓低本國貨幣匯率,從而增加對美國的出口,使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就業機會減少。與此同時,TPP會刺激美國公司向海外投資,增加當地的就業。這是實施自由貿易協定的普遍結果。跟蹤貿易協定的機構“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表示,以2013年達成的美韓自貿協定為例,這個協定讓“美國對韓國的出口大幅下滑,進口增加,貿易逆差急劇擴大,相當於損失了6萬多個就業崗位”。

·由於就業向低工資國家轉移,TPP將不斷削弱工人成立工會的意願。公司從一個低工資國家遷往另一個更低工資國家的威脅永遠存在。

·沒有一項條款保護因為協定影響而受到排擠的工人。正如達納·米爾班克在《華盛頓郵報》所指出的,TPP起草之初,奧巴馬總統就錯失了將有關員工培訓和公共工程(基礎設施)支出條款寫入協定的機會。美國在這兩方面的支出都遠遠不及歐洲人。

·因為本地產品在價格上不敵來自美國的產品,國外那些務農的窮人將不得不背井離鄉。北美自貿協定實施後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從美國進口的廉價玉米充斥墨西哥市場,導致成千上萬農民被迫離開了土地。

·環境、健康和安全法規將受到破壞。與北美自貿協定臭名昭著的第11章一樣,如果一個國家根據本國法規禁止其他國家向它出口不達標產品,如魚、燃料木材、煙草和水果等,TPP將允許後者以“貿易管制”為由向一個特別國際仲裁法庭提起訴訟,要求經濟賠償,而“美國的法院對裁決結果無權干涉”。這個名為“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的關鍵性條款把環境保護降到最小公分母水平。(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對該條款提出過警告。有關TPP對本地食品安全法的威脅,可以參看馬克·比特曼的文章。)

·特別仲裁法庭是秘密運作的,它的裁決高於地方法律法規,對政府有約束力。

·TPP的批准過程完全是非民主的,公眾對協定內容沒有知情權。協定獲得“快速通道”授權只是為了避免國會和公眾的辯論。

其實TPP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協定,它至少對華盛頓和東京來說還具備同樣重要的戰略考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發表聲明稱:

TPP在戰略上和經濟上同樣重要。它組成的集團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佔全球貿易的三分之一。戰略上,通過實施TPP,美國將與另外11個國家(還有6個國家待加入)一起發揮主導作用,為一個動蕩的重要地區制定路徑規則。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中國,因為奧巴馬認為中國這隻“800磅重的大猩猩要在亞洲創立自己的規則”。而對像日本這樣的政府和《紐約時報》的托馬斯·弗里德曼這類有頭有臉的局外人來說,確定包抄中國的遊戲規則才應該是TPP的本質內容。就像弗里德曼所寫的,TPP這樣的協定將“加強並更緊密地聯合市場化、法制化、構成世界秩序脊樑的民主國家”。

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對立”世界觀。人們因此可以明白,為什麼北京有些人認為TPP並不是什麼合作機會,而只是美國包圍中國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華盛頓兜售TPP的時候都要炒作中國威脅論,進而加深中國的猜忌。需要明白的是,中國參與亞太經濟活動後並沒有坐以待斃,它正在亞洲籌劃自己的關稅減免、友情投資和放貸集團,其環境和安全保護方面的限制比TPP或北美自貿協定更少。

中國人被邀請加入TPP,但不能參與規則的制定。這使中國近來的所作所為順理成章。中國人要創建自己的掌握規則制定主動權的組織,就像二戰後美國牽頭創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後來的亞洲開發銀行一樣。得到中國支持的組織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亞太自由貿易區,此外還有絲綢之路經濟基金。華盛頓當然對中國的“攻勢”忿忿不平,尤其當中國與美國的友邦達成協議的時候。美國官員力勸韓國、日本及其他國家堅持呆在TPP,不加入中國發起的組織。但這種施壓沒有而且也不應當起作用。美國人是信奉競爭的,不是嗎?

不管中國做什麼,TPP都應該失敗。從人情味角度說,它經不住真正夥伴關係的考驗。損害或無視環境保護、企業利潤高於人權、對全球化的解讀只是要在競爭中出人頭地,這樣的貿易或投資協定根本就不應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