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合理投資零排放能源有助於為老齡化問題籌資

2016-05-04

如今大約每年有10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的12%)資金被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能合理投資於零排放能源、交通和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這筆資金投入未來將創造足夠收入來源,以支付全球日趨龐大老齡人口的健康和退休開支。

climate-CN.jpg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徵收碳稅並減少化石燃料補貼。這將帶來每年6.6萬億美元資金,佔全球經濟比重近8%,這筆資金可被用於更有意義的用途。而應對氣候變化也將每年減少3.2萬億美元健康開支。

這近10萬億美元資金基本上可以滿足全球每年修繕升級道路、機場、鐵路和供水系統開支。其中的2.5萬億美元還可用於升級能源網絡,將零排放電力從發電廠輸送給消費者。

因經濟改革和健康開支減少帶來的資金,足以滿足打造零排放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以及日趨沉重的社會保障開支,並且還有富餘。儘管上述數字都是估測,但是由最聰明的精英計算得出。他們勾勒的這一前景應不會有錯。

相反,如果對氣候變化置之不理,全球將有多至24萬億美元經濟資產受到威脅,規模佔全球GDP的近1/3。21世紀的政治和經濟路線圖已然清晰,現在所缺的是龐大、延續數代的財政刺激,來促進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和對接日趨嚴峻的長期社會保障支付計劃。

從短中期來看(到2030年),大規模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建設項目將在全球範圍內令經濟活動變得更加活躍。這將刺激就業和消費需求增長,進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債務融資可部分或全部由未來現金流來擔保。而這些現金流可以用來支付不斷增加的全球人口所需開支。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80億增加到100億,到2100年可能將增加至110億。

事實上,所有國家的社會保障項目都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而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投資和全球老齡化所需開支結合起來,可以同時解決兩大難題。啟動資金(至少一開始)可以由現有多邊金融機構來提供,例如亞洲開發銀行(ADB)、中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世界銀行等。

它們可以成為政府徵收碳稅和取消化石燃料補貼的金融中間商。每個國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實施這些措施。而唯一需要達成的全球性共識是關於能源市場互連的技術標準。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要打造一個成功的未來清潔能源經濟,關鍵在於能源市場的自由化改革。總體來說,這意味着打破上游、中游和下游市場之間的專屬關係,以實現更大程度的競爭。全球必須鼓勵或強制執行能源網絡運作的“平等開放、共同承運”原則。這要求天然氣管道和輸電線運營商在先到先得基礎上對所有人開放,並制定統一費用,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只對其青睞的合作夥伴開放。

類似的系統已經存在,例如美國全國天然氣配送系統。而中國也正推進類似的關鍵性改革。

在美國,天然氣基礎設施被要求必須對有人開放,同時不得實施歧視性定價,以進一步擴大開放來促進競爭。這樣,資本就會逐步流向清潔能源供應商,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除了促進能源生產者和分銷商之間的競爭之外,這還將打造出一個基礎設施行業,能產生足夠現金流來支付未來養老金所需資金。

如今,從IMF到IEA都在警告說,投資不足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而另一大風險是錯誤投資,例如對使用時間有限的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投資,因為天然氣管道顯然是更合理選擇。

合理建設的天然氣管道將形成輸送網絡,這將極大提高市場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合理建設的天然氣管道還可以輸送氫氣這樣的未來能源,這將增加管道的使用壽命。

打造一體化的全球天然氣/氫氣管道和電力基礎設施是未來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因為這一系統能輸送和儲存富餘能源,無論是電力(例如通過電池、抽水蓄能或壓縮空氣),還是氣態物(例如氫氣)。這種彈性具有極大價值。

這類快速行動是有先例的。首條國際海底光纜(TAT5)於1988年鋪設,而短短30年後,今天全球的光纜交錯複雜程度已經是1988年時完全不能想像的了。這些光纜為天然氣管道和輸電線這樣的跨國基礎設施提供了靈感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