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撕裂的旅行

2016-04-14

得益於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貧困國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如今旅遊業發展如日中天。人員流動帶來對食品、飲料、住宿和娛樂的巨大需求,這對很多經濟體來說是一大福音。但是,遊客和金錢流入並非皆大歡喜,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給當地人帶來衝擊。令人垂涎的金錢流入觀光目的地,但不可避免會造成混亂、擁擠和文化衝突,這正是旅遊的撕裂特性所在。

筆者最近去泰國旅行就對此感觸頗深。中國大陸遊客目前是泰國最大外國遊客團體,去年達800萬人次,而今年很可能再增加100萬。對中國遊客的持續快速湧入,泰國人大體上持歡迎態度。這些新來的觀光客不僅有望振興泰國頹廢、極度依賴旅遊業的經濟,也將有助於彌補近年來政治動蕩導致的自由行遊客銳減。如今,中國遊客佔到了該國遊客總量的四分之一。

乘坐飛機進入泰國的遊客數量驚人。曾經一度空閑老舊的廊曼機場如今滿是呼嘯起落的包機,往返中國和泰國間的廉價航空公司航班也大幅增長,然而地面上的情況卻顯然是喜憂參半。

舉例來說,作為從中國到泰國旅遊最常見的旅行方式,跟團游往往被少數大機構所掌控,普通泰國人很難分到一杯羹。由於大型巴士幾乎承擔了遊客接送任務,出租司機根本無法插足;而對那些中小型酒店來說,由於不在批量預定住房的熱門景區,因此根本沒有增加多少業務量。更別提那些禮品店、夫妻店,他們很難掙到遊客的錢,因為旅遊公司把遊客都帶往滿是中文招牌、專為取悅和坑騙中國遊客、價格虛高的大型商場和娛樂場所。

例如,位於曼谷老城、毗鄰舊皇宮的皇家酒店,曾經備受單獨旅行者(不管是泰國人還是外國遊客)追捧。但如今,酒店正門永遠被轟鳴的大批觀光巴士堵塞,而為了給大批匆忙遊客提供快速自助餐服務,酒店餐廳和大堂每天都要重新布置好幾遍。

你只需看看中國的經濟(雖然最近面臨困難,經濟有所減速但依然強勁)就會明白,國家繁榮之後休閑旅遊一定隨之興起。隨着民眾獲得財富(或者說經濟增長惠及民眾),帶有大眾旅遊特點的中產階級休假旅遊成為一個待開發的巨大市場。首先來說,這必然是商業性的,但同時也有啟迪熏陶效果。這給了那些平時服務他人的普通人以享受被他人服務的機會。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在他們忙碌、辛勞的工作生活中,第一次有機會去思考和感受外部世界。儘管日程緊張的大眾旅遊只能一瞥外面的精彩世界,但也能激發人們興趣,再次參團或單獨前來,享受泰國人非常擅長的無微不至的奢華服務。由於自選旅遊項目價格昂貴,因此對於那些願意犧牲尊嚴、能夠忍受被呼來趕去的旅行者來說,一些價格低得驚人的廉價游項目出現了。但即便是所謂的“零團費”游也不是免費的午餐,遊客不得不在旅遊公司的關係戶那裡大把消費,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不過,事實是,噴氣機時代的交通工具,加上低廉的油價,令國際旅行——不管是帶來快樂還是圈套——對數以千萬計的普通民眾來說成為可能。

部分大陸遊客自助餐瘋狂搶食、玩命自拍、粗野駕駛,以及行為失檢,已經在泰國、日本、香港等一些知名旅遊地引發抱怨。主流媒體只報道了一小部分過分行為(或許是因為令人震驚的事未必都具有新聞價值),但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這也是因為地區鄰國非常不願意為此得罪中國。

這裡面有兩大原因。對中國的負面政治報道或批評之聲,往往會傳到北京官員耳朵里,有時甚至會招致外交或經濟報復。人們只要順着達賴喇嘛的出訪路線,或看看五個銅鑼灣香港書商的離奇怪案就會明白這一點。媒體對報道出境大眾旅遊有所克制的第二個原因更加經濟性:害怕嚇走“會下金蛋的鵝”。觀光巴士引擎一響鈔票就來,雖然不堪其擾的當地人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獲益,但握有既得利益的有影響力的旅行社會想盡辦法讓旅遊生意在高位運行。

對大規模中國遊客的不滿情緒更多在網絡平台上爆發,反映這群金主最新失態行為和溝通無效的視頻在網絡上被瘋狂點擊。無所不在的智能手機將遊客行為生動記錄下來,有時令人髮指,有時令人捧腹,抑或兼而有之。

美國人跟團游和日本人奢華游的頂峰期已基本過去,不知是好還是壞,他們的不檢行為沒有上過電視。而在今天的旅遊生態系統下,不良行為會被曝光。雖然你也可以看到不守規矩的俄國遊客,愛搞小圈子的韓國遊客,以及那些可能來自任何國家的醜態畢露的醉漢,但他們都不如中國遊客更能引發媒體想像力。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來說,中國長久以來、並仍將繼續成為那個終極的“他者”。鑒於中國的國力、規模和財富,她易遭更苛刻的審視和帶有偏見的報道,並經常不公平地成為媒體連篇累牘報道的標靶。

《廣州日報》近期就這一話題刊發文章,譴責對中國遊客的“妖魔化”,並列舉事實證明,網絡上瘋傳的一些事件要麼是陳年舊聞,要麼是斷章取義。文章承認,中國每年有超過1200萬人次出境游,“發生一些令人不快的故事”是難以避免的。但這家國有報紙在這一話題上為中國辯護:中國遊客已經“越來越尊重當地習俗並注意自身行為”。這篇文章的英文版被《中國日報》於2016年3月28日轉載,文章最後還嚴厲地提醒讀者,觀光業的不文明現象會互相影響,“那些試圖坑騙中國消費者的外國商家將最終被市場規律懲罰,並失去全球增長最快的遊客來源”。

歷來,那些缺乏閱歷而又鋪張炫耀的外國遊客,最易招致嫉妒、嗔怪和厭惡。國家經濟的繁榮逐步為中產階級打開了全球旅行的大門,而這些人往往不熟悉或不屑於學習外交官或老道移民們的得體行為。由此造成的文化衝突,已經成為自亨利·詹姆斯時代以來的幽默段子和人性故事的重要題材。

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出國經歷就成為眾多段子的笑梗。但聽過也就那樣了。英國人也是如此。更近期,新富的日本、台灣和韓國成為不守規矩、炫富遊客的主要來源國,但他們依然享受了陽光下的好日子。時代雖然變了,但情況大同小異。通常,遊客帶來的經濟效應受到稱讚,但文化衝突也隨之而來,尤其是當遊客數量特別巨大之際。但從長期來看,旅遊業是帶來和平的力量。歷來如此,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友誼得以鑄就,文化差異受到重視,旅行所具有的轉化人心的力量啟迪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