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海形勢日益複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台灣問題的“國際化”趨勢。人們不禁要問:台灣問題是我國內政事務,怎麼會出現“國際化”的不利局面?可以說,釐清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源頭、現狀與趨勢,有助於理解台灣問題盤根錯節、延宕至今的個中緣由。
首先是台灣問題“國際化”的現狀與趨勢。事實上,台灣問題“國際化”根源久矣,至少可以追溯至產生台灣問題的1949年。不過,當時台灣問題的“國際化”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時下學界所熱議的“國際化”,主要指拜登2021年初執政以來旨在極力增加我國台灣問題國際曝光度的新舉措與新趨勢。過去3年多以來,拜登行政當局與國會攜手並進,從國內公法制訂、外交話語塑造、軍事威懾強化、國際盟友協調、功能議題拓展等方式,全面提升台灣問題的“國際化”趨勢,其目的是增加中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難度,製造台海兩岸永久分離的局面。
毋庸贅述,拜登當局與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是當前台灣問題“國際化”的主要推力,“國際化”牽動我國政府與民眾敏感神經的台灣問題,看似是美國政府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操弄“以台制華”的“理性”之舉。然而,美國因素終究只是外因。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在內的台灣地區主要政黨,才是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內因。根據內外因辯證原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即使是原本屬於謀求兩岸統一、近年來迅速滑向維持兩岸關係“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的國民黨都有拓展台灣所謂“國際空間”的問題,更何況是具有堅定“台獨”訴求的民進黨當局呢?!總之,台灣地區主要政黨都具有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內驅力,只不過在程度、策略與力度上存有差別。
台灣問題“國際化”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後果不言自明。兩岸關係不僅難逃其害,中美關係也將深受衝擊,如果處理不當,其負面影響與危害後果甚至蔓延至整個西太平洋地區。不過,正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頑固竄訪台灣及其後中國果斷出台的系列反制舉措所表明的那樣,中國作為有效遏制和終結台灣問題“國際化”這一危害性趨勢的關鍵行為者,其主導性角色將為地區發展與穩定注入確定性因素,中和上述趨勢造成的危害與後果。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定會進一步削弱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勢頭,直至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