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崔洪建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俄烏衝突全面升級是「狼來了」嗎?

2024-03-09
崔洪建.jpg

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之際,局勢非但沒有隨着烏克蘭在戰場上陷入頹勢和西方對烏軍援乏力而出現緩和跡象,反而出現衝突持續甚至全面升級的趨勢。

俄羅斯挾戰場上獲得的局部優勢,在政治上高調宣稱其對烏行動目標不局限在目前控制範圍內,同時在外交上強硬,政府最高層面發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脅。在俄羅斯的強勢之下,素來在西方對俄戰線中處於二線集團的歐洲不得不跟進,也變得強勢起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歐洲內部有關“派兵入烏”的討論公之於眾後,德國也爆出軍方有關援烏金牛座導彈的內部討論。儘管歐俄之間的相互叫板有在外交上玩弄“小雞眨眼”手法的考慮,但隨着雙方不斷強化針鋒相對的政治立場、不斷亮出直接對抗的軍事底牌,俄烏衝突的確存在局部衝突失控而升級為一場歐洲全面戰爭的巨大風險。

俄烏衝突出現全面升級風險的主要根源是,對烏軍事援助淪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鬥爭工具,導致烏克蘭和西方在戰場和後援兩個主要方向上同時出現劣勢。儘管拜登政府要求歐洲國家在美“政治困難時期”更多分擔責任,但無論在意願、能力還是效率上,歐洲國家短期內都難以彌補美國軍援不力留下的空缺。有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歐洲國家以歐盟名義或通過雙邊援助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幾乎已經與美國持平,但如果拜登政府的600億軍援遲遲不能到位,即便歐洲還能支撐起援烏“半壁江山”也無濟於事。隨着“烏克蘭必須贏”的希望開始渺茫,歐洲的焦慮和緊張心態可想而知。筆者在參加前不久舉行的慕尼黑安全論壇期間,幾乎已經聽不到歐洲方面有關政治解決衝突的討論,充斥於耳的儘是“組建防務同盟、提高軍工產能、加大對烏軍援”這樣的觀點。而且由於美國內政困局,當前美歐在對烏政策上的立場已悄然發生變化,會場上偶爾聽到有關“俄烏和談”的議論反而是來自美國的共和黨議員們。因此,無論是馬克龍總統的“出兵論”,還是德國軍方泄密事件所透露出來的信息,都表明歐洲正在為俄烏衝突出現最糟糕前景做最壞打算。

由此看來,俄烏衝突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臨界點,是維持局部衝突的僵局,還是滑向全面戰爭的泥潭,2024年將是決定性時刻。隨着戰場形勢逐漸失衡以及美歐進入內政優先的選舉年,影響俄烏衝突前景的決定性因素正逐漸從內線轉向外線,從戰場轉向政治。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這場衝突將是一個烏克蘭勉力支撐的局面,既要苦盼西方持續輸血,更要等待美歐內部在政治角逐分出勝負後重新達成共識,並且無論是美國的特朗普得勢還是歐洲的極右翼勢力上升,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場政治角逐都朝向不利於烏克蘭的方向變化。為應對困局,當前歐洲正試圖採取拉平曲線的對策,將幫助烏克蘭近期必須贏的目標調整到確保其長期不能輸的方向,對烏各種援助和支持都在向長期化、系統化軌道轉型。為此,提出並渲染“歐俄開戰”的可能性就變得極為必要。

這樣,一來可以為向烏提供長期支持製造民意基礎和合法性;

二來可以在外交上遏制俄羅斯的強勢,製造出馬克龍所說的“戰略模糊”;

三來可以利用相互攤牌的方式尋求內部達成新的共識,減少主要國家尤其是法德之間在援助和戰備問題上的齟齬和內耗;

四來可以藉此向美國共和黨施壓,在輿論上與拜登政府形成共和黨要為“失去歐洲而承擔歷史責任”的統一立場和腔調。

西方力有不逮接近徹底攤牌和俄烏衝突全面升級風險增大,也為危機轉向政治和外交解決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畢竟各方均難以承受核國家之間大打出手的嚴重後果。因此,國際社會的和平力量應當審時度勢、把握機會並加強合作。在當前背景下,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大使再次出使俄烏兩國、歐盟及歐洲多國,不僅是中國勸和促談立場一貫性的直接體現,也是針對當前形勢變化做出的及時反應。首先,撥開信息站、外交戰的迷霧去深入了解各方的真實意圖和預後方案,應當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俄烏之間處於激烈交戰、俄與西方處於高度對抗狀態下,各方獲得的信息高度扭曲,導致誤判錯判的風險大大增加。中國應當利用其平衡、客觀的特殊角色,去幫助各方溝通真實信息,降低相互誤判的風險。其次,在各方針尖對麥芒、仍不肯從各自立場後退的僵局中,中方可以提出更有全局觀、更具公正性的解決方案,並以此為基礎持續幫助各方尋求交集和共識。最後,中方的外交斡旋行動應當在國際社會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中起到以身作則、聚沙成塔的作用,讓和平力量的增長速度快過戰爭機器的運轉效率,讓獲得可持續安全的政治和外交解決前景的吸引力來反襯一意孤行以軍事為解決危機唯一手段的破壞性。如果國際社會不能迅速團結並行動起來,即便眼前俄烏衝突全面升級的風險或許依然可控,但其未來走勢將更加不容樂觀,下一次狼就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