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趙宇琪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中美應當推進人工智能合作而非競爭

2023-03-04
孫成昊.jpg

2023年2月15日至16日,由荷蘭主辦的“軍事領域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峰會在海牙舉行,包括中美在內的60多個國家支持一項“行動呼籲”,尤其是在“軍事領域”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從而達成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領域的寶貴共識。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倫理和安全治理問題隨之湧現,亟需各國共同推進“負責任”地使用這項技術。中美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引領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雙方的共識與合作至關重要。

然而,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持續深化,不僅升級對華制裁,還出台《芯片與科學法案》,不斷擠壓中國獲取人工智能技術相關資源的空間,擴大中美競爭面,擠壓兩國合作面。在這一大背景下,中美更應思考如何超越政治分歧,關注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研發和應用,推動“AI向善”,這樣才有可能使人工智能技術成為中美關係的合作點而非競爭點。

目前,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展。在頂層設計方面,兩國都從國家戰略高度規劃人工智能發展,並投入大量戰略資源。在產業鏈方面,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工智能企業和最大的融資體量,企業覆蓋產業鏈各個環節,尤其是基礎層和技術層的架構比中國更完整。在成果轉化方面,兩國的側重點不同,美國公司注重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和合成處理,而中國公司更注重支付、視頻圖像信息處理和智能搜索。

結合中美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頂層設計,兩國下一階段可以在倫理與安全治理、監管原則與共同標準、人才培養與交流三個領域探索合作。

在倫理與安全治理方面,中美已經在“軍事領域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達成一定共識,邁出重要一步,後續應繼續擴大合作基礎。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普及和自動決策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放大設計者的固有偏見,導致誤解和誤判。這種歧視性的算法如不能得到妥善處理,會在求職、庭審和資質審查等應用場景中帶來諸多人權和平等問題,如算法歧視、數據隱私泄露和科技貧困。

例如,近期大熱的聊天機械人ChatGPT就帶來極大爭議。ChatGPT是一個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GPT),屬於技術層的自然語言處理環節(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能夠基於輸入模仿人類的聊天行為,自動生成回答,為用戶“排憂解難”,標誌着文本類人工智能進入新階段。然而,學界和教育界對此爭議頗多,包括擔心濫用、學生作弊和學術不端問題,目前香港大學已經宣布禁用ChatGPT。從這一點出發,中美應積極引導和管理本國企業規避人工智能應用中出現的倫理問題,並加強溝通,努力促成國際層面的共識。任何一國都不應鼓勵本國企業與對方國家企業惡性競爭,濫用和誤用人工智能技術。

在監管原則與共同標準方面,中美作為人工智能大國,應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推廣通用監管原則,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應用。隨着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這一技術的未來發展不僅需要突破技術難關,還需要面對法律和制度層面的衍生問題,例如部署安全、開發人員義務和權利、最終用戶權利和開發標準。此外,鑒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數據的獲取、存儲、分析、複製和傳播,如果規則與制度建設缺位,則“隱私”問題可能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在人才培養與交流方面,中美兩國應逐步恢復和擴大合作。隨着各國旅行限制的取消,疫情因素不再成為人員往來的壁壘,逐步恢復和擴大人才交流是大勢所趨。斯坦福大學發佈的《人工智能指數2022》(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2)顯示,2010年到2021年,中美在人工智能出版物方面的合作數量增加了5倍,位居全球榜首,兩國的合作一直處於上升趨勢。

然而,目前美國單方面鼓吹對華戰略競爭,在新聞報道中渲染“中國威脅”,而鮮有提及中美在科學和具體學科領域的科研合作,這意味着大國競爭的敘事很可能導致一些合作實例和細節遭到忽視。如果這些合作的苗頭被視而不見,那麼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可以改變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技術,將成為雙邊關係的又一個“角斗場”而非“合作點”。

2022年11月,中國發佈《中國關於加強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的立場文件》,指出中國始終致力於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倡導“以人為本”和“智能向善”理念,主張增進各國對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理解,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更好賦能全球可持續發展,增進全人類共同福祉。為此,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回歸技術本身,而不是淪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新戰場,否則將無法發揮出造福人類的作用。

僅用競爭狀態來定義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關係是片面的,在零售、金融、製造業、自動駕駛和遠程醫療等具體應用中,中美可以形成合作和共贏的關係。在一個可供雙方製造商共同使用的標準化操作系統下,兩國企業可以共享和訪問更多數據,並共同開發更大市場,放大比較優勢,促進形成循環經濟,並最終實現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