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肖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戰爭離我們有多近?

2022-02-14
俄烏.jpg

1月21日,在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莫斯科要承諾不會入侵烏克蘭,並撤出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10萬左右俄羅斯軍隊。俄羅斯則堅持要求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停止在東歐和烏克蘭的活動,並承諾活動不擴大到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美國拒絕了俄羅斯的要求,並警告說,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將面對更加嚴厲的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宣布8500名軍事人員進入戰備狀態並隨時部署到東歐地區。俄羅斯則在俄烏邊境地區集結了12.7萬軍事人員。儘管外交斡旋還沒有停止,但俄羅斯與烏克蘭已處於戰爭的邊緣。

美俄在烏克蘭危機中所表現的戰爭行為,都有特定的政治動機。奉行多邊主義的拜登政府需要向北約盟友展示共同抵禦外部威脅的決心,修復特朗普政府破壞的跨大西洋關係,從而維護並加強美國的全球領導力。而俄羅斯則保持了過去500年來沙俄、蘇俄桀驁不馴的外交傳統,即國際體系必須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否則對俄羅斯就是一種威脅,並不惜為之一戰。在國際關係史上,俄羅斯也曾是國際體系的主角,甚至是締造者之一。但是,熱衷於建立“第三羅馬”、熱衷於劃分實力範圍、熱衷於利益均沾的國家利益觀,使俄羅斯在歷史長河中多次由盛轉衰。在俄羅斯眼中,烏克蘭是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的戰略緩衝區,絕不接受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到烏克蘭。美國學者布熱津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出現了親俄和反俄兩股勢力,並爆發了持續至今的武裝衝突。

對於戰爭與政治意圖的關係,普魯士軍事理論家馮·克勞塞維茨在其名著《戰爭論》中指出,政治意圖是目的,戰爭是手段,沒有目的的手段永遠是不可想像的。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但它內部非常脆弱。在西方國家的制裁下,俄羅斯的脆弱性不斷增加。根據全球脆弱國家指數(2021),俄羅斯為73.6,在全球173個國家中排第72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最脆弱的國家。不僅如此,脆弱性還蔓延到整個後蘇聯空間,“去俄化”成為諸多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社會現象。根據烏克蘭新聞網RBC-Ukraine的報道,2021年9月的一項民調顯示,81%的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持負面看法。內外交織的脆弱性增加了俄羅斯在當今國際體系中的不安全感。針對西方國家在後蘇聯空間擴張和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去俄化”,俄羅斯選擇了進攻性外交策略,其政治意圖就是為俄羅斯國家安全謀求戰略緩衝區。2008年的俄格戰爭、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2022年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出兵介入哈薩克斯坦動亂,就是在這一特定條件下發生的。

在相對和平的國際體系中,絕大部分公眾都不希望生活在恐懼之中,進而厭惡戰爭、選擇和平。於是,學者和政治家們總是會選擇有利和平的要素或是一些阻礙戰爭發生的要素,向外界描述戰爭不可能發生的各種理由。然而,大部分戰爭並不是在交戰雙方準備充分的前提下或者有和平的理由發生的,因為小概率事件也會導致戰爭的發生。1982年3月發生的英阿戰爭,就是因為阿根廷人在有主權爭議的島嶼上豎起一面國旗引發的。對於脆弱的俄羅斯而言,早日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或許能避免在更加艱難的處境中與烏克蘭交戰。此外,西方國家內部的不團結以及新冠病毒帶來的社會危機,都給俄羅斯帶來了一定的戰爭勝算。而俄羅斯也備戰多年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2014年之後,俄羅斯軍隊就研發和列裝了大量的新式裝備,諸如SS-X-30薩爾馬特(Sarmat)洲際彈道導彈、前衛(Avangard)高超音速導彈、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9M730 Burevestnik)等。總之,俄羅斯已擁有龐大的陸戰、網絡戰能力和新的先進常規武器、核武庫,有能力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實現其政治意圖。

沒有跡象表明當前的外交斡旋已促使和平曙光出現,美俄在北約東翼地區的較量依然持續着。部分北約成員國對俄羅斯軍事行動的回應,不必然形成某種威懾力量,迫使俄羅斯放棄發動“預防性戰爭”。而美國及北約盟國若選擇退讓,則更加激發俄羅斯通過戰爭實現自己政治意圖的意願。和平實際上是脆弱的,在失衡的、競爭激烈的國際體系中,戰爭距離我們很近,而主權國家需要遵循的是“在戰爭逼近臨界點時,不想好最後一步絕不走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