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現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喀布爾衝擊」與美國同盟國的戰略自主困境

2021-09-09
5400.jpg

塔利班以驚人速度控制阿富汗,佔領首都喀布爾,在美國同盟國家中引發了“喀布爾衝擊”。在一直為美英特殊關係而驕傲的英國,約翰遜首相受到執政黨和在野黨的一致攻擊,在野黨指責美國倉促撤軍是背叛行為,執政黨則說是可恥行為。約翰遜首相只能以過去20年恐怖主義在西方沒有成功,作為與美國共同作戰的意義來應對。德國對美國沒有與北約盟友協商就撤軍頗有微詞。日本媒體則質疑美國同盟的可靠性,認為必須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盟友批評美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單純批評美國並不公允,所謂“喀布爾衝擊”實際上更多反映了美國的盟國長期以來戰略自主思考能力的匱乏。

首先,美國的盟國應該知道,美國依靠軍事力量進行全球反恐戰爭在經濟上不可持續,在政治上缺乏合法性。但同盟至上的認知框架,讓它們缺乏獨立判斷能力。據報道,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每天花費高達3億美元,這樣的開支持續了20年之久,這意味着這是一場不可能持續的戰爭。外部力量依靠武力,通過扶植親西方政府和軍隊來建構一個民主阿富汗,這種行為也缺乏合法性。阿富汗問題的本質,是戰後追求民族獨立的反殖民主義運動的延續,這不是用反恐和民主移植能夠解決的。為什麼美國的盟友沒有提出自己的分析,及時提醒和警告美國,及早制定可持續的退出計劃,相反卻跟着美國進行了長達20年的軍事行動呢?對於美國來說,缺乏自主戰略視角的盟友從長期來看價值究竟如何呢?

第二,除了“喀布爾衝擊”,歷史上的“尼克松衝擊”、“越南衝擊”等都是盟友缺乏戰略自主思考的反映。上世紀70年代,日本曾忠實地跟隨美國阻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但尼克松政府已經在秘密策劃與中國建交。基辛格和尼克松訪華的消息傳出後,日本將美國單方面改變對華政策稱作“尼克松衝擊”,其後遺症延續至今。同樣,為了共同價值而參加越戰的美國盟友,在美軍從西貢撤退時同樣遭受了“越南衝擊”。為什麼美國的盟友願意相信所謂維護自由的國際秩序,總是追隨美國的腳步,卻沒有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呢?

第三,美國單方面的戰略變化讓盟友感到不滿和困惑,然而長期以來對美國戰略追隨的慣性又讓它們很無力,戰略上不依靠美國就什麼也做不了的思維不斷強化,戰略自主始終不能實現。同樣,在對阿富汗援助上也是美國主導、盟國配合的模式。例如,日本主持的阿富汗復興援助會議2002年初在東京舉行,日本也先後投入7000億日元支援阿富汗重建,但隨後援助阿富汗基本上仍由美國主導。換言之,沒有美國的領導,西方世界就無法建立凝聚力,這種潛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讓盟國無奈地放棄了對戰略自主必要性的思考。

“喀布爾衝擊”這種說法,表面上看是對美國的批評,但實質上是美國盟友戰略自主匱乏的寫照。這些國家能否以阿富汗戰爭的失敗為契機走出這一困境尚需觀察,但至少,對於今後是否在第一時間支持美國發起的國際行動,這些國家的民眾會有更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