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在敘利亞的作用日漸顯現

2017-04-19
B2.jpg
圖片標示出敘利亞謝拉特空軍基地的位置。(圖片來源: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保持了低調,這使得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作用似乎被低估了。近日美國對敘利亞發動導彈襲擊的時機或可表明,隨着敘利亞內戰進入關鍵階段,已經到了重新認識中國作用的時候。

美國華盛頓時間4月6日晚,游弋於地中海的美國戰艦對敘利亞沙伊拉特空軍基地發動了導彈襲擊。由於此次襲擊的時間恰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無論白宮是否有意,美軍這一行動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藉助了中國的影響。顯然,此類風險高、爭議大的軍事行動不大可能是臨時性動作,選擇在雙方元首會晤期間進行無疑會減少中國對於美方單邊主義軍事行動的批評,而這類批評在過去幾年中並不少見。

筆者此前曾在《敘利亞反恐形勢曙光乍現》一文中指出,2011年以來國際社會在敘利亞問題上逐漸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是美國領導下的歐洲國家和中東盟友,主要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政權;二是以俄羅斯為首的敘利亞周邊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力挺阿薩德領導下的什葉派政權。

由於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首鼠兩端,美國已經錯失了干預敘利亞局勢的最佳時機,逐步喪失了在此問題上的主導權。軍事上,俄羅斯已經幫助阿薩德政權逐步反守為攻,並藉機擴大了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使得任何推翻阿薩德政權的軍事嘗試都可能面臨與俄羅斯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政治上,美國也未能扶植起一個可以與阿薩德相抗衡的政治反對派,只能坐看俄羅斯近期主導的各種政治和談。國際上,美國也無法在敘利亞問題上形成一個足夠強大的聯盟,歐洲各國因日益嚴峻的難民問題和頻頻發生的恐怖襲擊而游移不定,土耳其則因為2016年的未遂政變和修憲問題與美國心生間隙,海灣國家也在反恐和能源等問題上與美國存在分歧。簡言之,俄羅斯通過“反恐”名義取得了敘利亞問題的軍事和政治主導權,而美國則在“反恐”名義下陷入了既不願直接捲入敘利亞內戰,又無法全力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或打擊敘境內極端勢力的尷尬境地。就目前而言,美軍對敘利亞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只能給反對派壯膽,並延緩政治進程,尚不足以改變雙方的優劣態勢,更無法成為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替代性方案。

由於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抱負有限,加上中國人一貫低調務實的做派,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作用似乎被低估了。隨着敘利亞局勢進入政治解決的關鍵時刻,中國的作用正在日漸顯現。一方面,在俄美雙方陷入僵局情況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中國的立場顯得至關重要。對於面臨被動的特朗普政府而言,獲得北京理解不僅可以減少中國對其政策的批評,還可以讓美國提出的解決方案更容易在安理會通過,或是通過中國在分歧嚴重的不同解決方案之間進行斡旋和協調。另一方面,在敘利亞的戰後穩定和重建方面,中國同樣可以發揮非常獨特的作用。類似情景在歷史上不無先例,2007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軍事衝突結束以後,由於阿拉伯國家反對西方國家在黎巴嫩部署維和部隊,中國派出了一支人數達1000人的龐大維和力量,前往黎巴嫩南部執行維和任務。

到目前為止,中國並未對美國的軍事行動進行批評或指責,雖然“化學武器事件”的真相還未查明,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會無條件地支持美國立場。毫無疑問,中美在敘利亞問題上有着不同的抱負和訴求,也有一系列共同利益,比如恢復敘利亞的和平與穩定、共同打擊活躍於此的極端分子、重建中東國際秩序和地緣政治均勢等。但在如何實現上述共同利益問題上,中美雙方卻存在重大差異,這是雙方的根本性分歧。中國人歷來講求“以和為貴”,通常會儘力避免在國際關係中使用軍事手段。如果必須要使用武力,中國人也要“師出有名”,使軍事行動獲得足夠的道義基礎。中國人的行為邏輯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其傳統文化和歷史經驗,這一點在未來也不大會發生改變。如果特朗普總統和他的團隊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或許對於美國擺脫當前敘利亞困局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