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周波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中俄軍演的價值和意義

2016-10-06

中俄9月舉行的“海上聯合2016”軍演,無論是地點(南海)還是演練科目(如海軍陸戰隊聯合奪島)都引起國際關注。這是兩國第五次也是最大一次海上聯合軍演,包括中國10艘軍艦,11架固定翼飛機,8架直升機和5艘俄羅斯軍艦。問題是,這樣的軍演價值何在?更尖端的軍演是否代表兩國政治上重新靠近?它對西方意味着什麼?

S3.jpg

首先,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中俄聯合軍演有獨特價值。1980年以來,除了1988年與越南在赤瓜礁發生過30分鐘小衝突,中國未經歷過任何戰爭。也就是說,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和新裝備30多年沒有經過戰爭檢驗,許多經驗只能通過軍事演習來學習。

2002年,中國改變了根深蒂固的一個國防政策,允許參加與外國一起進行的軍事演習。但是,除了上海合作組織內部以“反恐”名義進行的演習,以及中俄之間的演習,其他多數演習僅限於針對“軟問題”,如人道援助和救災,海上救助和打擊海盜。與美國的交流尤為困難,因為美國國會禁止與解放軍在12個關鍵領域進行軍事交流,擔心解放軍從這些交流中得到更多好處。因此不難理解,與前超級大國俄羅斯就“核心”內容進行交流是殊為有益。

俄軍同樣可以向解放軍學習。一些俄羅斯觀察人士指出,與幾乎全新的中國軍艦相比,軍演中俄羅斯多數軍艦都是上世紀80年代製造的。當然軍事工業上俄羅斯仍然領先中國,例如,中國仍然打算進口蘇-35戰機,但差距在縮小。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戰鬥機、現代級驅逐艦和基洛級潛艇已經不是解放軍的最好裝備。人們普遍認為,解放軍使用的信息技術比俄羅斯先進。

解放軍也在進行更多訓練。亞丁灣打擊海盜初期,中國海軍特遣編隊工作3個月就要返航。現在對他們來說,在全球陌生水域連續航行10個月已經是家常便飯。中國軍官能用英語交流的人數超過俄羅斯。

S4.jpg

這就是為什麼交流對雙方都有好處。對解放軍而言,這種訓練對於重組後的解放軍測試新的指揮鏈別有價值。而且已經有相當多的突破:發展出了打破“信息瓶頸”的指揮控制信息系統;建立了規範本次和未來演習的標準作業程序;“紅方”和“藍方”部隊進行實時“背靠背”對抗;首次聯合奪島演習包括了直升機、海軍陸戰隊和兩棲坦克,考驗了聯合指揮和作戰能力。

無論在地中海、日本海或南海,都進行了演習,雖然引起北約、日本和一些東盟國家地理上的敏感。中國與俄羅斯今年還進行了計算機模擬反導演習。《金融時報》9月的社論警告說,西方不能假定中俄關係不會改變,並低估這一反西方聯盟的風險。

這種警告無異於在喊狼來了。21世紀國際政治的底線之一就是沒有人想要另一場冷戰。一個聯盟先天帶有共同意識形態或價值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聯盟,北約從不掩飾強調成員國的共同價值。但中國與俄羅斯並非由同樣的價值觀粘合。雙方都堅持演習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沒有哪次演習是在爭議水域進行。

S5.jpg

《金融時報》同時錯誤地低估了大國關係的內在彈性。經過悉心盤算,以及擔心無法承受後果,大國間常會達成妥協。無論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併和在敘利亞的行動看上去多麼特立獨行,在北約成員土耳其擊落其蘇-24M後,俄羅斯的處理展示了熟練的外交,並沒有像人們預計的採取軍事報復。在麻煩不斷的南海水域,儘管中國軍艦對駛近中國控制的島礁的美國艦隻進行跟蹤監視,但雙方都保持着安全距離。美國多次指出,中國軍官和士兵都“非常專業”。

如果“共同威脅”日益突出,中俄夥伴關係繼續演進的話有可能變成“意願聯盟”,但絕非北京-莫斯科同盟。美國長期以來認為,能力比意圖更加重要,因為意圖可以很快改變,但能力不會。無疑中俄軍演將加強它們的聯合作戰能力,但問題是:這是針對誰?如果西方真的關心中國與俄羅斯軍演背後的動機,就應該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共同威脅”促使兩個國家超乎意料地迅速靠近。